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8分) 王冕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

文言文阅读。(8分)

王冕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1.解释文中这些词(2分)

窃:            已而:           执策:           若:        

2.翻译 (4分)

(1)听已,辄默记。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3.本文记叙了王冕苦学的哪两件事?从中你受到哪些启发?(2分)

 

1.窃:偷偷地。 已而:不久。 执策:拿着书册。 若:好像。 2.(1)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2)安阳的韩性听说了王冕苦读的事,感到很惊讶。 3.放牛时偷听念书、寺庙读书。 个人要想长学问成才,就要千方百计刻苦读书。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以及谈启示的能力。“王冕苦学的两件事”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根据概括的内容谈启示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12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找出文段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注音释义。(2分)

(      )通(      ) 注音:(      ) 释义:(      )

2.解释词语(2分)

①传一乡秀才之 ______   ②指物作诗立 ______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  ④以钱币乞之 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2分)

5.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查看答案

门的悬念(8分)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带“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1.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为什么说这门是最坚固的?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2分)

2.文中说,"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这“易碎的梦”具体指什么?(2分)

3.“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这句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4.对“如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这一问题,教导主任和校长持不同的观点主张,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回答。(2分)

教导主任的观点                           

校长的观点                                

 

查看答案

社戏(12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的原因是                              (2分)

2.上文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描写江南水乡的晚景,请分别举一例。(4分)

①视觉:                                                               

②听觉:                                                               

③嗅觉:                                                               

④触觉:                                                               

3.划线句中用“似乎”“也许”“料想”的作用是:(2分)

4.概括上文大意:                                             (2分)

5.你的童年也一定有过不少的趣事,请用简洁的文字叙述其中的一件。(2分)

 

查看答案

2011年3月 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2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0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马也(         )

(3)执策而之(            )   (4)之不以其道(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上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伯乐”各有什么寓意?(2分)

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