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题目。(4分) 在生活的土层下面,各种语言在跃动着,有些语...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题目。(4分)

在生活的土层下面,各种语言在跃动着有些语言        ,像矿物;有些语言            ,像植物;有些语言            ,像动物。而最美的最有力量的语言是灵魂的语言,它,属于以上三界。

1.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饱含汁液晶莹剔透灵动飞扬

B.晶莹剔透饱含汁液灵动飞扬

C.晶莹剔透灵动飞扬饱含汁液

D.灵动飞扬饱含汁液晶莹剔透

2.句中画波浪线的标点符号应改为          更恰当。(2分)

 

1.B (2分) 2.冒号 (2分) 【解析】配组题中同义词辨析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各种语言在跃动着”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要用冒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许多年后,回望我那读书的童年,我心潮澎pài    ,原来阅读也是一种创作,当一些文学名著侵入我的灵魂深处,洗涤我心灵的污huì   ,理清我杂乱无zhāng   的思绪,我知道了什么是好书,我知道自己需要好书,只有这些好书,才能稍微弥补一下我写作和思考时不断涌上来的浅薄和平庸。阅读让我bó    学多识,让我向更高远的艺术境界进发。

 

查看答案

写作(30分)

作文题:

岁月匆匆,我们升上初中已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多了一分责任、理想、自信、憧憬......我们的行囊装得满满的,我们的道路正向未来延伸。

请以“上初二,我多了一分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

 

查看答案

车生者,家不中资,而耽饮,夜非浮三白不能寝也。一夜睡醒,转侧间,似有人共卧者,摸之,则茸茸有物;烛之,狐也。半夜,狐欠伸。启覆视之,儒冠之俊人也。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生曰:“卿我鲍叔也。如不见疑,卿可常临。”狐诺之。抵夕,果至,促膝欢饮。狐曰:“屡叨艮酝,当为君少谋酒资。”明夕,来告曰:“去此东南七里,道侧有遗金,可早取之。”诘旦而往,果得二金。异日,谓生曰:“市上荞价廉,此奇货可居。”从之,收养四十余石。人咸非笑之。未几,大旱,禾豆尽枯,惟荞可种。售种,息十倍。由此益富,治沃田二百亩。                                               (蒲松龄《聊斋志异》)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2分)

(1)之,狐也            (2) 叨艮酝,当为君少谋酒资。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车生者,家不中资,而耽饮,夜非浮三白不能寝也。

3.为了报答车生的不杀之恩,狐狸做了哪几件事?(2分)

4.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      友》,请你在横线上填上一个字。(1分)

 

查看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辱于奴隶人之手                     (2)一食尽粟一石

(3)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之不以其道 

2.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3.翻译下面句子。(2分)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作者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战争中的一尊雕像》(12分)

①巴尔干半岛上的萨拉热窝,往日热闹非凡的街头空无一物,维斯·米斯其纳市场已经没有一块平整的地段了——天空中的大气仍在颤抖、大厦上的玻璃仍在碎裂、酿酒厂的酒浆仍在流淌……战火还没有停息,炮弹在呼啸,坦克在突进,子弹在飞舞,也许就在神不知鬼不觉的那么一瞬间,谁都可能被这个可爱而又可恶的世界抛进地狱。   

②下午四点,街头上出现了一个人——瘦高个,一头乱发,近乎可笑的八字胡,一副悲伤至极的神情。他穿着正式的音乐会演出服装,右手抱着一把大提琴,左手拎着一个塑料椅,一步一步地朝前走,脚步很沉重、很坚定。他走到维斯·米斯其纳市场中央,把塑料椅放在被迫击炮炸出的一个弹坑旁,然后一动不动地肃立,合上双眼静默一分钟。接下来,他扬起双手,左手握住大提琴的颈部,右手将琴弓搭上琴弦,庄重地开始演奏——音符漫漫飞扬,旋律款款流泻……

③就在前一天,1992年5月27日下午4点,萨拉热窝围城战役进入最激烈时段,几发迫击炮弹飞过来不偏不倚地落在维斯·米斯其纳市场,顿时,整个市场被大火吞噬了,一群正在排队等面包的普通市民被击中,到处是残肢断臂,到处是鲜血和碎骨,当场22人丧生,70多人受伤。韦德兰·斯梅洛维奇,萨拉热窝交响乐团的首席大提琴手亲眼目睹了发生在窗外的惨剧,在经历了巨大的悲痛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④面对呼啸的炮弹和横飞的子弹,韦德兰·斯梅洛维奇没有半点退缩,每天下午4点准时来到维斯·米斯其纳市场中央,满怀悲痛泰然自若一丝不苟地演奏《G小调慢板》。大提琴如泣如诉,沉重的音符在留下一个个弹坑的街道上流泻,缓慢的旋律在被战火摧毁的时空中回荡。  

⑤一天,两天,三天,连续的22天里,韦德兰·斯梅洛维奇天天做着一件事——下午四点,在维斯·米斯其纳市场,或端坐在街道的碎石残砾中、或斜倚在四周冒着黑烟的断墙上,演奏托玛索·阿尔比诺尼的《G小调慢板》,演奏给荒凉无人的街道听,演奏给四分五裂的汽车听,演奏给躲藏在地下室里的普通市民听……在此期间,他不敢确定自己能否活下来,只知道自己必须这样做。幸运的是,尽管炮弹呼啸子弹横飞,他却奇迹般地毫发无损。

⑥这一场景,被一名俄罗斯摄影师捕捉住了,拍摄了一张照片:背景是坍塌的残yuán断壁,灰暗的色调中透出一片明亮,韦德兰·斯梅洛维奇穿着演出的燕尾服,左手握着大提琴,右手拉着琴弓,沉浸在忘我的演奏之中。        (城市快报》2010年1月27日)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2分)

吞噬(     )    残yuán断壁(    )

2.“在这一时刻,纷纷扬扬的战火声全部消失了,这个世界被音乐统治了。”这是原文中独立的一段,你觉得它放在哪最合适?(    )(2分)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3.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的语句。(4分)

(1)炮弹在呼啸,坦克在突进,子弹在飞舞。 

(2)他穿着正式的音乐会演出服装,右手抱着一把大提琴,左手拎着一个塑料椅,一步一步地朝前走,脚步很沉重、很坚定。                                          

4.文章第③段最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你认为这个“决定”是什么?(2分)

5.韦德兰·斯梅洛维奇想通过音乐传达什么思想?(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