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6分)
龙眼与伞
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世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⑩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1.第①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1分)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 ”→“ ”的变化过程。(2分)
3.第⑧段中,“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作者“妈妈”“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 (1)母亲独自默默地回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共3分)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体现了母亲乐观开朗的个性。 |
|
B.赞美了母亲的慈爱、宽容。 |
|
C.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
|
D.表现了母爱的无私、高尚。 |
6.作者写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老师的故事?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说说你的看法。(30字左右)(4分)
综合性学习。(7分)
材料一: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一种名为“一滴香”的东西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据说,这种东西只要一滴,就能让清水变成高汤,而且还拥有鸡肉味、鸭肉味、牛肉味、羊肉味等不同口味。
随“一滴香”相继进入公众视野的还有“飘香剂”、“辣椒精”、“火锅红”等食品添加剂。与那些用天然食材耗费大量时间熬制的高汤相比,这些物质只需投入少量,就能拥有同样甚至更加出众的味道。
“这些都是什么东西,我都不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告诉记者。正是由于不清楚这些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成分,所以无法判断其是否安全。
材料二:统计显示,在我国,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行业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年产量已经超过200万 吨左右,味精、柠檬酸、木糖、木糖醇和香料中的乙基麦芽酚等产品的产量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是,这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安全吗?
材料三:2010年6月1日起,我国首部《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开始实施,根据新规,所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必须在外包装上进行标志,并推出召回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也在2010年推出了新修订的版本。
材料四:然而,光有标准还不够,谁来监管标准的执行?“食品添加剂归哪个部门管?”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朱立家说,“在监管体系上,监管的部门太多太杂,看起来,各个监管部门都在管,实际上谁都没有认真监管。”从历次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上看不出到底哪个部门是真正的责任主体。
1.请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主要信息。(2分)
2.材料二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目前我国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年产量已经超过200万吨左右。
修改意见:
3.2009年以来,毒奶粉、假豆腐、食品添加剂非法使用等问题频发,面对这些现象,请结合材料三、材料四的主要信息谈谈你对食品添加剂监管的看法。(不少于30字)(3分)
名著知识填空。(4分)
1.《海底两万里》是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 》和《神秘岛》。
2.《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作品叙述了( )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 )三位名人的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古诗文默写。(共8分)
1. 古人说:“人人共有之意,共见之景,一经说出便妙。”韩愈从人们常见的细雨新绿中觅得早春的踪迹,尽得其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道出此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古诗词中,化用前人诗文的妙例很多。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用了“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苏轼《水调歌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从“隔千里兮共明月”脱化而来的。(4分)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1分)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
深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1分)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渐逐步消退。 |
|
B.为提高市民行车的舒适度,有关部门对多处路井部位进行了整修,解决了颠簸现象。 |
|
C.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
|
D.日前,分藏两岸六十余年的国画名作《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 |
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中国书法( ),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书法以美的点画、字形和章法传达了书写者的艺术修养、性格气质和精神境界。研习、欣赏书法作品,( ) 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 ( )能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培养 ( )的审美情趣。
|
A.独具匠心虽然但精致 |
|
B.博大精深不管也优美 |
|
C.源远流长不但而且典雅 |
|
D.源远流长不仅还高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