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月是故乡明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月是故乡明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③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④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⑤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⑥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有删改)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火:                澄澈             

2.作者在3、4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照先后顺序概括出来。(4分)

3.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2分)

4.作者借月亮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古诗词中也有很多借月抒情的句子,请写出两句(2分)

 

1.gōu  chéng   chè 2.略 3.用世界各地的月亮和故乡的明月做对比,以突出故乡的月亮格外令人思念。 4.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留恋之情 5.示例: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汉字的认读能力。结合平时的学习加以认读即可。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3、4两段来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用意。此处主要运用的是“对比”。 4.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情感的能力。结合文章对“月亮”的具体描写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即可。 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写出的句子只要是与“借月抒情”的句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伤仲永》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2分)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6分)

(1)仲永       (        )           (2)日仲永     (       )

(3)不能前时之闻(        )            (4)泯然众人矣   (       )

(5)即诗四句   (        )  (6)其诗以父母 (       )

3.选出划线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2分)

A.稍稍宾客其父

B.邑人

C.仲永五年,未尝识书具

D.父

4.给“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写序号即可(5分)

(1)忽啼求之(   )      (2)邑人奇之(    ) 

(3)传一乡秀才观之(    )(4)余闻之也久(   ) 

(5)仲永之通悟(   )

A.结构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代指仲永写诗这件事

C.代指四句诗

D.代指整件事 E.代指书具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认真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5分)

(1)本文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借事说理,借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空

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2.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5.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6.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查看答案

分析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0分)

(1)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2)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

(3)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4)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5)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童年》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B.高尔基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我的母亲》、《我的大学》。

C.《童年》一书讲述的是小主人公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D.在家庭成员中,阿廖沙喜欢外祖母,比较反感外祖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他有了很大的进步。

B.城外耸立着小巧的一座房子。

C.老师征求并采纳了同学们关于如何开展“班级标兵”活动的意见。

D.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不断增强体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