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游小盘谷记
梅曾亮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咳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① 卒 不 见 人 ② 其 状 若 仰 大 盂
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余尝求小盘谷 ( ) ②探之不可穷 ( )
③由寺北行,至卢龙山 ( ) ④若鱼龙起伏波浪中 (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4.简要概述作者游小盘山的行踪。(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江 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①。
青山缭绕②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注】① 徊:徘徊。②缭绕:环绕。
1.有人说“晚云含雨却低徊”中“低徊”的是诗人自己。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简要说说你的理解。(4分)
2.“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富有怎样的哲理?(4分)
下面的文段中有两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4分)
①张謇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提炼社会的软硬实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②适合自己、适应当时社会理念的张謇精神的形成,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③我们今天学习张謇精神,不光要有对前人精神的发扬,更要有继承。
第 句,修改为:
第 句,修改为: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2.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吴均《与朱元思书》)
4.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5.谈到海峡两岸关系,温家宝总理曾引用过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 , ”来表达海峡两岸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1) 人问其故( ) (2)或问( )
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兴尽而返”中的“而”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伯乐不常有 B.启窗而观 C.中峨冠而多髯者 D.潭西南而望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处)(1分)
时戴在剡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1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4分)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时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1分)
2.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