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皮·阿用徳的《老师的吻》一文,完成后面题目。(20分) ①查理·罗斯在190...

阅读皮·阿用徳的《老师的吻》一文,完成后面题目。(20分)

①查理·罗斯在1901年读高中毕业班时是最受老师宠爱的学生。他的英文老师蒂莉·布朗小姐,年轻、漂亮、富有吸引力。

②大家都知道查理颇得布朗小姐的青睐,由于布朗是校园里最受欢迎的教师,这就给查理心理上带来许多压力。

③他得比其他同学多读多学一点才成。尽管如此,别人还是在背后取笑他,他们说,查理将来若不成为一个人物,布朗小姐是不会原谅他的。

④正如你所想象的,查理后来真的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这大概与毕业典礼上发生的事情密切相关。毕业祝辞完毕后,开始发毕业证书。当查理走上台去领取毕业证书时,受人爱戴的布朗小姐站起身来,出人意外地向他表示了个人的祝贺——她当众吻了查理!

⑤不错,查理曾作为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致告别辞,他也曾担任过学校年刊的主编,他也曾是“老师的宝贝”,但这就足以使他获得如此之高的荣耀吗?

毕业典礼之后,人们本以为会发生哄笑、嚣叫、骚动,结果呢?却是一片静默和沮丧。许多毕业生,尤其是男孩子们,对布朗小姐这样不怕难为情地公开表达自己的偏爱感到愤恨。有几个男孩子包围了布朗小姐,为首的一个质问她为什么如此明显冷落别的学生。

⑦布朗小姐并不惊慌,她说查理是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她特别的赏识,如果其他人有出色的表现,她也会吻他们的。她说她不会食言的。

⑧如果说这番话使别的男孩感到好受些,它却使查理·罗斯感到更大的压力。他已经引起了别人的嫉妒,更是少数坏学生攻击的目标。他决心毕业后一定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值得布朗小姐之一吻。

⑨毕业之后的几年内,他异常勤奋,先进入了报界,后来终于大出风头,他被亨利·杜鲁门总统亲自任命为白宫负责出版事务的首席秘书。

⑩现在看来,查理·罗斯被挑选担任这一职务绝非偶然。原来,在1901年毕业典礼上带领那群男生包围布朗小姐并告诉她自己感到受到了冷落的男孩子正是亨利·杜鲁门本人。布朗小姐也正是对他说:“去干一番事业,你也会得到我的吻的。”

11因此,毫不奇怪,查理·罗斯就职后的第一项使命就是接通密苏里州独立城蒂莉·布朗小姐的电话。罗斯向她转述了美国总统的问话:您还记得我未曾获得的那个吻吗?我现在所做的能够得到您的评价吗?

(选自《我们钓住那条鱼》,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以“老师的吻”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

(1)请说出你对第④段中划线词语“出人意外”的理解。(2分)

(2)简要说说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3.文章以美国总统的问话为结尾,有什么效果。(4分)

4.针对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④段中三位老师的举动,尝试结合材料陈述欣赏这些老师的理由。(6分)

【链接一】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魏巍《我的老师》)

【链接二】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于漪《往事依依》)

 

1.“老师的吻”概括文章内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老师的吻”给学生带来压力和竞争,是两位学生成长的动力,成就了他们事业的发展,点明文章的中心。(内容结构各2分) 2.(1)一是指出乎查理·罗斯的意料,表现惊喜之情(1分);二是指出乎在场同学的意料,表现羡慕之情,写出“老师的吻”的魅力。(1分)。 (2)①表现了其他同学未得到“老师的吻”之后的失望的心情。(2分);②“老师的吻”给大家带来的压力和思考,突出场面的安静。(2分)。 3.①与文中第⑦段“如果其他人有出色的表现,她也会吻他们的。她说她不会食言的”一句相呼应,使文章完整而紧凑;(1分)②结尾出人意料,巧妙点题;(1分)③突出“老师的吻”成就了学生的事业的主题。(2分) 4.示例一:本文中的老师用“吻”的方式奖励学生,激励学生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魏巍的老师对学生和蔼可亲,极富有亲和力;于漪的老师谆谆教导让学生铭刻在心,受用不尽。 (陈述一位老师做法欣赏的理由,得2分;说全三点,得6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理解文章标题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上来分析即可,但在分析时必须结合文章的内容。 2.(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先确定该词语的具体位置,然后结合前后文来理解该词语的意思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精彩语句的能力。赏析词语时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鉴赏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详细的描写。 3.本题考查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上(文章的主旨)来考虑。 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中三位老师的行为以及链接材料中老师的行为来陈述喜欢哪位老师的行为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韩如意的《态度创造快乐》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①一位访美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的神情却是那么祥和兴奋。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②“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③“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随口又说了一句。

④岂料,老太太的回答更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⑤“等待三天”,多么富于哲理的话语,多么乐观的生活方式。她把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获快乐。

⑥看来,快乐与态度的确存在着某种关联。

⑦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文革”期间陷入了非人的境地。他不仅遭到无数次的批斗,每天还要负责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女厕所。后来,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咸宁接受劳动改造。可沈从文毫不在意,他在咸宁时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

⑧一句话,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芬芳,把多雨泥泞的咸宁描述成王孙可游的人间仙境。

⑨“荷花真好”,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这是一种趋于澄明的境界,一种旷达洒脱的胸襟,一种面临磨难坦荡从容的气度,一种对生活童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生命情感。

⑩由此可见,如果把自己浸泡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中,快乐必然会占据你的每一个日子。

1.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分)

2.文章开篇讲了一个故事,请分析其作用。(4分)

3.下面这段话也是就“态度与快乐”之间的关系发表看法,请联系上文,用简明的语言谈谈它们对你人生的启示。(4分)

【链接材料】一个人是一首曲,当你播放迪斯科的时候,身边的人会随你跳舞;但当你播放哀乐的时候,身边的人只会随你流泪。一个人是一团火,可点燃身边的柴;但一个人也可能是块冰,会冷却身边的炭。

 

查看答案

阅读《钓鱼岛》一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①说起钓鱼岛,人们应当不会陌生。但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②中国渤海、黄海全为大陆架浅海,黄海南部与东海大陆架连在一起。东海的东部有一条深海槽,称为冲绳海槽。它南北长约1000千米,东西宽150千米左右,最深处2700多米。

③东海大陆坡就是从东海大陆架到冲绳海槽的大斜坡,高差可达2500多米。东海大陆架也是一个巨大的盆地,深约4000米。盆地的边缘是一列海底山岭,拦截了从中国大陆上游河流带来的泥沙,渐渐把这约4000米深的盆地填平成浅海;而山岭的向海一侧是冲绳海槽,火山物质从地下深处喷上来,使海槽开裂扩大,朝着大洋方向演化。

④东海大陆架边缘的钓鱼岛等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地质上,它是台湾东部山岭的延伸,它们拦截了长江、黄河等河流带来的泥沙及有机营养物,形成约4000米厚的堆积层(其中富含石油、天然气)。如果没有中国大陆河流供应泥沙物质,东海也像冲绳海槽一样,是个深几千米的充满海水的海盆。因此,从这方面看,东海大陆架、大陆坡是中国东部陆地及山脉的自然延伸,是中国陆地物质养育形成的。而冲绳海槽作为一个天然分界,把中国沿岸的大陆架、大陆坡与琉球群岛海域隔开,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海洋区域。

(选自《海洋百科》,有删改)

1.第④段中划线的“自古以来”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 简要说说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3. 钓鱼岛如何成为大陆架的一部分,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其形成过程。(3分)

 

查看答案

阅读《宋仁宗忍饿》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注】①兴:起身。 ② 比:最近 ③禁中:皇宫里。④诚:实在。⑤逐:每。⑥馁:饥饿。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近臣  (       )    ②比禁中每有索取   (       )

③诚自此逐夜宰杀 (       )    ④岁月之久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一夕之馁

A.石青糁之(《核舟记》)

B.纸灰之类(《活板》)

C.千里之能(《马说》)

D.何陋之有(《陋室铭》)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诚 恐 自 此 逐 夜 宰 杀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魏学洢《核舟记》)

5.从“宋仁宗人忍饿”这个故事中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杜甫的《恨别》一诗,完成题目。(6分)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李光弼当时任检校司徒,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1.诗中交代杜甫“恨别”的背景诗句是:                           。(2分)

2.赏析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2分)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在我省的“爱鸟周”活动期间,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认识鸟类,加入到保护鸟类的行列中来,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你也乐在其中:

1.【活动一:搜集资料】写出两个你所知道的我国目前已有的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名称。(1分)

2.【活动二:主办校刊】“爱鸟周”活动中,学校准备出版一期以“爱鸟”为主题的校刊,请你设计两个栏目的名称。(2分)

3.【活动三:口语交际】学校附近的一些饭店最近推出了“油炸麻雀”、“红烧野鸡”等特色菜,你爸爸想带你尝尝鲜,你该怎么婉拒你爸爸呢?(3分)

4.【活动四:专题探究】你们班开展了以“鸟是树的花朵”为题的咏鸟主题活动。其中有一活动要求吟诵出含有鸟名的古诗文,并指出这种鸟通常被赋予的意义或情感。某同学吟诵了如下语句,你能按这一要求作出回答吗?(2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燕子;                                                                

(2)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

大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