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5分) 此人不用抒情 忽然想起小时候我和父亲一起吹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5分)

此人不用抒情

忽然想起小时候我和父亲一起吹牛的事儿。我们玩的吹牛是种扑克游戏,大小王能代替任何牌,真一手假一手地出牌。如果怀疑,可以翻底牌,是真的,就把对方的牌拿着,假的——牛皮吹破了,对方拿回自己的牌,谁先两手空空,就赢了。我常常输,倒不是因为父亲多会吹牛,而是我太多疑心,总要揭他的底牌,差不多都是真的,结果他赢了。如果他这时说,别揭父亲的底牌,因为父亲对孩子不能作假的,也许我会记住,某一天写篇文章。事实上,他没有什么也没说,我们只是玩这个游戏。

我唠唠叨叨地写过许多母亲的文章,但很少写父亲,分明有那么多故事,但喜欢收着藏着,一如父亲本身的内敛。

小时候我调皮捣蛋,没少让父亲修理。他基本上不用树条,亲自动手。常常是一手拉着我的手,一手抽我屁股。抽得我肚子一挺一挺的,扯起嗓子嚎,父亲就歇下来。事隔多年,我已经忘记痛了,但是屁股忽然而来的热乎劲一直记得。

他教过一阵子小学,因为成分不好不让教了。本来就是农民,这个落差立刻被填平了,太多事情要做,去修襄渝铁路。他会打铁,会码石墙,这两样都算是技术活儿。“我是铁匠!”他多少有些自豪,他还是石匠,据说当地有上好的青石,是做辣子窝好料。逢上雨天,他叮叮当当地钻,时不时飞些火花。他还是木匠,还是篾匠,我喜欢他的刨子贴在木板上推过去,总有薄薄的刨花吐出来,很好看。他编竹器,我最欢那些篾白在怀里跳跃,有经有纬,他编织自如。父亲热爱手艺,有一年他从大柿树掉下来,落在松软的柴禾上,捡回一条命,可肩膀脱臼了,用布带子挂着。他闲不住,去几十里外的镇上学油漆,他想当漆匠!

他不光是个手艺人,他喜欢文艺,当年偷偷摸摸地抄过《第二次握手》。这个手抄本我小时看过,并不觉得动人。他叹息说,小娃子只晓得认字,知道个啥?他看了琼瑶的《一颗红豆》说,写得好。快七十岁时看汪曾祺的小说集,看得哈哈大笑说,这个老汉好玩得很。他喜欢那篇《受戒》,觉得和尚在庙里杀猪像是看戏。  

他六十岁生日,我打电话祝愿他,万寿无疆,一元复始。他说,前面一句就算了,后面一句如同数数字,多数几年也好。

他善酿酒,醇香绵长,我喜欢喝。每年回家坐定,要尝新酒,自然是不错的。他接过酒杯,也尝。母亲说,你喝了好多,还尝啥呢?他说,甲申(我的名字)说的这个味儿,我以前咋没尝出咧?

院边上有一株牡丹,植株高大。有一年他在下面做了一个鸡笼。我说,袁枚说牡丹下面做鸡架是十大俗事之一。他笑说,牡丹晴天遮阴,雨天挡雨,鸡喜欢就好。

有一年他病了,卫生所的医生每天来给打针。有天医生忙没来,他让我做这事。可这事我没做过,他说了动作要领,化了药水吸在针管里递给我。他解下裤带露出屁股,我用手按了酒精球,按他说的别扎在骨头上就行了,猛地一针扎下去,扎得他肚子一挺!这个情节与小时候他抽我屁股多么相似,一种快乐油然而生。我一忍再忍,没能忍住,笑啦!

打此之后,他就不像从前那么高高在上,变得家常起来。我们管他叫老掌柜,我立刻升到大掌柜,弟弟升到小掌柜,家里有什么事,我们坐在一起,那个感觉像开会。

我跟父亲说,我在网上搜到你的名字。他问,是不是我啊。我说,是啊,因为我写出来的啊。他乐了,说,那不会错的。

有时候,我想父亲不是用来抒情的,很多时候,父亲是用来叙事的。这样想时,我觉得这句非常抒情

——摘自“读书人网”2012年1月

1.本文叙写了父亲前半生的哪些事情?从中看出父亲年轻时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2.年老的父亲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3.任选一个角度对下面两段文字进行赏析(4分)

①我喜欢他的刨子贴在木板上推过去,总有薄薄的刨花吐出来,很好看。他编竹器,我最欢那些篾白在怀里跳跃,有经有纬,他编织自如。

②我用手按了酒精球,按他说的别扎在骨头上就行了,猛地一针扎下去,扎得他肚子一挺!这个情节与小时候他抽我屁股多么相似,一种快乐油然而生。我一忍再忍,没能忍住,笑啦!

4.文中划线句 “父亲不是用来抒情的”、“我觉得这句非常抒情”两句是否矛盾?最后一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5.试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2分)

 

1.会吹牛,会打铁,会码石墙,会做木匠,会编织,爱读书(写出三个即得全2分) 童心未泯,关爱孩子,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热爱文学(写对三个即得全2分) 2.在岁月的打磨下渐渐失去了锐气,异常平和,有些孩子气。 3.我从用词的角度来赏析,一个“吐”字,一个“跳跃”,写出了如魔法师般的父亲劳作时场景的美好与神奇,表达了作者对父亲能干灵巧的赞叹与崇拜。 ②答案示例:我从细节描写的角度来赏析。“猛地一针扎下去,扎得他肚子一挺”这个细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在打针时像孩子一样地怕疼,让人忍俊不禁,饱含了“我”为父亲的衰老而心酸。 4.不矛盾。“父亲不是用来抒情的”是说父亲对儿女的关爱,没有惊天动地,只有平常、只在点滴中无私奉献;“我觉得这句非常抒情” 一句则表现了儿女对父亲在守护儿女的过程中有如魔法师一般、似乎有着超乎寻常的强大力量的由衷赞叹。 最后一节篇末点题、点明中心。 5.文中,父亲用爱在一件件琐碎的小事中,把一个个普通的日子连缀起来,实实在在地叙写一部儿女的成长史。他给予儿女的没有惊天动地的爱,这种爱不需要高调的抒怀,儿女的成长中潜移默化享受了父亲这份平淡的爱的呵护。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以及根据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仔细阅读全文,逐一进行概括,然后根据概括的内容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即可。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对“父亲”的描写进行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品析文中精彩语句的能力。品析时的一般方法:方法+效果+情感,分析效果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句。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以及文章结尾的作用的能力。先接合文章的内容分别解释这两句话的含义,然后分析出作用即可。 5.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两个角度:表层含义,深层次含义(文章的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3.[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2分)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查看答案

你的同学严诚从不阅读文学名著,但是喜欢观看由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请你结合阅读文学作品的好处,用得体的语言劝说严诚阅读文学原著吧。(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个故事,回答问题:(4分)

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臂。足球可是巴西的灵魂。球员们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球迷的嘲笑、辱骂,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另一种景象,总统和两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打着一条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球员顿时泪流满面。4年后,巴西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在宏大而激动人心的欢迎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打着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

1.前后两条同一内容的横幅各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2.从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查看答案

惬意,是满意,是舒服,是一种愉悦的感受。一道难题的破解,一次意外的表扬,一份期待的礼物,一个小小的发现……

请以“一丝惬意心中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8分)

向一棵树鞠躬

王崇亚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④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少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⑦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树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⑧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选自《朝着太阳奔去》)

1. 选文思路清晰,概括起来说是由    写到      ;构思精美,主要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3分)

2.第②段划线句中“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

3.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2)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4.第⑦段划线句写出了老人与树的许多外在的相同之处,他们之间还有哪些隐性的相同之处呢?试写出两条。(4分)

5.“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