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七个小矮人房间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小小的,但却非常_________。
②英雄的壮举所产生的激奋人心的力量,总是会强烈地______着人们的心!
③游国恩先生治学______,他要求学生在论文和口试答题中凡有引证,必须说明出处。
A.精致震动严格 |
B.精细震撼严格 |
C.精细震动严谨 |
D.精致震撼严谨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辞职—— 措辞 |
B.迅速——不速之客 |
C.猝然—— 猝不及防 |
D.名誉——莫名其妙 |
阅读下面语段,根据语段中的注音写出汉字。(4分)
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xiè( )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yì( )我们民族生命的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qí qú( )( )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1)xiè( ) (2) yì( ) (3)qí qú( )( )
题目:第一次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
阅读《伤仲永》,完成后的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①父异焉 异: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③未尝识书具。尝: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翻译:
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翻译:
3.课题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而伤?(2分)
4.你认为方仲永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2分)
5.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2分)
阅读《为学》,完成后的小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①吾资之昏,不逮人也。逮: ②西蜀之去南海 去:
③蜀之鄙有二僧 鄙: ④子何恃而往! 恃: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翻译: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4.蜀鄙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5.学习本文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