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要求默写下列诗文。(每题1分,共6分) 1.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

根据要求默写下列诗文。(每题1分,共6分)

1.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抒发抗金报国,收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4.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诗人不凡抱负的诗句是:                    

                       

5.人生路上难免遇到挫折,这时我们总喜欢用李白《行路难》中的“                   

                     。”来激励自己执着地追求理想。

6.杜甫晚年漂泊荆湘,写下了《登岳阳楼》一诗,“                          

两句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

 

1.濯清涟而不妖; 2.折戟沉沙铁未销;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每题1分,) 【解析】 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填写时要注意一些关键字的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kè(     )尽职守   yí(     )笑大方 断壁残yuán (     )   zhì(     )手可热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撑一把伞,拒绝了细雨;关一扇窗,拒绝了春风。我们拒绝过别人的帮助,但无法拒绝母亲的唠叨;我们拒绝过外来的诱惑,但某些拒绝又让我们心存遗憾乃至不舍。该拒绝的时候我们或许不懂得如何拒绝,不该拒绝的当初又为什么毅然决然?

请以“    拒绝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确定文题。中心词语“拒绝”的前与后可以填写词语,也可不填。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8分)

在一片蛙声中失眠

    ⑴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蛙声一片。业主投诉这些青蛙扰人清梦,要求保安履行职责进行驱赶。这可苦了保安,青蛙在暗处,保安在明处,这黑灯瞎火的要把青蛙赶跑,哪有那么容易。

    ⑵我发现城里人的神经越来越敏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是古诗词里的一种令人怡然自乐的意境,但现在却成了被人投诉的噪音。不是现在的青蛙鸣叫声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出现问题了。

    ⑶中国的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其中一层意思是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自然界并不是一个安静的世界,早晨鸟儿啼鸣,夏天中午有蝉长鸣,晚上又有虫儿的啁啾……这就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生态”。

    ⑷但城市把自然割裂了,它独居一隅,自成一体。在城市的生活小区里,有隔音、隔热的洋房,地上铺的是坚硬的花岗石,裸露不多的泥土种上了草皮和树木,园林工人每隔一段时间会来给这些植物修剪和打药;城里鲜见小动物,也极少听到小动物的声音。人们以为“安静” 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宜居的。

    ⑸可是,“安静’”并不是大自然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的。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⑹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呜声而失眠,除非他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

    ⑺久居上海的亲戚去浙江天目山疗养,准备小住半个月,谁知住了3天,就打道回上海了。他告诉我,晚上山风吹过,宾馆外面万亩树林发出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实在无法入眠。有朋友告诉我,他家就在小区的水景边,人造小溪流水淙淙,声音单调而枯燥,他已与物业交涉多次,要求停止放水;还有北京的一位编辑朋友到杭州来旅游,住在西湖边,却忍受不了知了的鸣叫,要求旅行社换房,最好住到树木较少的市中心去……

    ⑻其实,我也像他们一样,进城20年,是一个被城市“戕害” 已久而且已经丧失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然”判断的人。平时我们总是吵着嚷着要回归自然,但是真正进入自然,却发现自己竟然适应不了,而那个被我们诅咒的人工建造出来、与自然背道而驰的城市,才是自己的“最爱”。我们睡在用钢筋混凝土建造起来的房子里,关上双层玻璃的窗户,打开低分贝的空调,如果外面有噪音,就会向物业和城管投诉……我们只有在一个没有噪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拥有一份好睡眠。

    ⑼但是我的童年、少年却不是这样的。屋前是小溪,终年水长流,音则轰轰然;屋后有涌泉,水从泥壁上冲下,音又咕咕;屋前屋后有竹林、树木,风吹过,会演变出雄浑的旋律;漫山遍野有小虫儿鸣唱,只有三九严寒才会消停;雨会落在瓦上,沙沙沙……还有雨滴索性会从瓦缝里溜进来,掉在你的脸上。

    ⑽这就是当年的大自然,我从来没有为此失眠过。

    ⑾现在,当我为午后的一只知了的聒噪感到心烦意乱时,我愕然发现,自己离童年真的已经太远,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

                                  (选自2011年第11期乡村版《读者》,有改动)

1.人们为什么“在一片蛙声中失眠”?(4分)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

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3.结合文章第⑼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童年、少年的生活状态。回忆这段时光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4.文章第⑶节提到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用以说明什么道理?请结合所学课文(如《苏州园林》《于园》《都市精灵》等)谈谈这种哲学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又有何现实意义?(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丈夫到北海道出差,为公司办事,回来时提了一个很大的泡沫塑料盒子,里面装满了毛蟹、扇贝、鲑鱼籽等海鲜。孩子们高兴得欢呼雀跃。“爸爸的礼物,太棒了!”

  “全都我们自己吃吗?”上中学的儿子和上小学的女儿一会儿摸摸蟹钳,一会儿打开扇贝的壳,A.屋子里一片欢笑

  “你这次可豁出去了,买了这么多海鲜。”美惠子回头看着笑眯眯的丈夫说,“没给你带多少零用钱,够用吗?”

  最近经济不景气,所有的地方都紧缩开支,公司发的出差补助,也少得可怜,不会有剩余。

  “好久不去北海道了,好不容易有机会去一次,叫大家好好吃一顿海鲜。”

  丈夫乐呵呵地说。

  他没觉察出美惠子的忧虑,与孩子们一起看着箱子里的海鲜,兴高采烈地说:“这次出差可吃了个够,北海道的海鲜真便宜。”

  那天晚上,他们把住在附近的美惠子的父母请来,一起吃了顿丰盛的晚饭,大家都很高兴。

  B.丈夫手里拿着啤酒罐,满脸幸福的微笑

  美惠子边吃毛蟹,边看着丈夫。

  ———他肯定有瞒着我的私房钱。她心里悄悄地想着。

  ———也许他有额外收入,没有告诉我。

  丈夫年轻时迷恋过麻将、赛马,但过了40岁以后,他不再干了。难道他现在在偷着干?

  想到这里,手里难得吃上一次的毛蟹变得索然无味。

  第二天,丈夫上班后,美惠子给他洗衣服,翻了翻他的旅行皮包。

  她把皮包里的脏衣服拿出来,把没有穿的袜子、手帕留在里面。最后她把皮包翻过来看了看,没想到从中掉出一个小纸团。

  她打开一看,是两张揉在一起的购物小票,可能是他随手塞进旅行包里的。

  她展开一张凑到眼前细看。“这是海产市场的购物小票。”美惠子自言自语道。“哎呀,整整一万两千日元。”

  这些海鲜够贵的!美惠子皱着眉想,就算是让大家一饱口福,也不应该花这么多钱!

  看样子丈夫好像在背着我赌博,把赚的钱偷偷地存了起来。

  美惠子叹了口气,展开第二张小票。这是一张计算机打的购物小票,上写:烤鸡罐头一个,方便面一个,点心一块。

  美惠子看着小票上那些细小的字,眼角一热。

  ———他在撒谎,嘴里说吃了一肚子海鲜,实际上是用这些便宜的方便食品填饱肚子。

  美惠子眼前浮现出昨晚丈夫幸福的笑脸,轻轻地说:“我错怪你了,请你原谅。”

  C.她心中的郁闷顷刻间烟消云散,不由得笑了,但随即又哭了起来

(《两张收据》选自《读者》2012年第四期,作者日本内海隆一郎FF09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2.文章有三个划浪线的句子,说说文章中人物为什么“笑”,妻子为什么又哭了?(4分)

A处:孩子们“欢笑”                                                   

B处:丈夫“微笑”                                                     

C处:妻子“笑”                                                        

妻子“哭”                                                       

3.在写作手法上,刻画妻子主要采用了哪些的描写方法,写丈夫又有什么不同?(4分)

4.家庭是社会的缩影。近年来世界性金融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文章中那句话暗示了这一个社会背景,请摘抄出来。面对经济困境,文章中的丈夫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4分)

摘抄:                                                             

值得学习的地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钱泳《治水必躬亲》

【乙】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藳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 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病涉:苦于往来涉水。②籧篨(qúchú):古代指用竹或苇编的粗席。③刍藳(gǎo):草把。④漉:捞取。⑤汱(quǎn):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引申为排水。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于掌故(           )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3)通南北之水(           )  (4)漉水中淤泥籧篨中(            )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3)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

3.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这两则文言文前者侧重于工作态度,后者侧重于具体办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1)甲文告诉我们主持水利工作的官员应当做?(2分)

(2)请你说出乙文中古人造堤方法有何巧妙之处。(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