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浙江杭州201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春山夜...

(浙江杭州201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3分,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山东东营20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4分)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1..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小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2.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查看答案

(山东日照2011)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

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分)

 

查看答案

(广西桂林2011)

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共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2..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 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查看答案

(陕西201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4分)

  西归绝句①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2分)

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