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4~16题。 宣王好射 齐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4~16题。

宣王好射

齐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②。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③之,中关④而止,皆曰:“此不下⑤九石,非王,其⑥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吕氏春秋》)

[注]①说:同“悦”。②三石(dàn):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③引:拉。④关(wān):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⑤不下:不少于。⑥其:副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齐宣王好射                 (2)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            

2..翻译句子。(4分)

①说人之谓已能用强弓也                                                    

②其孰能用是                                                

3..文段结尾说:“岂不悲哉?”齐宣王究竟可悲在哪里?(2分)

 

1.(2分,每个1分。)⑴好:喜欢 ⑵情:实际情况 2.(4分,每句2分)⑴喜欢别人说自己能够使用强弓。⑵还有谁能用这弓? 3.(2分)齐宣王的可悲之处就在他被人蒙骗,自己却终生不知道。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背诵默写(8分)

1..根据要求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空鸟鼠秋。(杜甫《秦州杂诗》)

⑵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木沧波无限悲。(陈与义《登岳阳楼》)   

⑷春秋多佳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移居》)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⑹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作者描写了边塞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9~11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异二者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

1..对上文划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者作法在先没有

B.有人 心情 在先 微小

C.或者 作法 在……之前 轻微

D.或许 心情 在……之前 没有

2..“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句式特点是(   )(3分)

A.宾语前置

B.判断句

C.介词结构后置

D.定语后置

3.. 对“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联系全文来思考)(   )(3分)

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做自己的好朋友。

B.表现作者自己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

C.表达了自己做人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

D.表现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感到惆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6~8题。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1.. 对以上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些人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创造力是伟人才具有的。

B.创造力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C.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D.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你一定会拥有创造力。

2.. 对以上两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道理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事实论证

3..下列观点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要有创造力,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B.要有创造力,就不能满足于一个答案,而要去探索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C.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D.创造力并不神奇,但无论怎样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拥有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如何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B.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C.经过我再三解释,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D.只有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就能保证钢铁基地征地工作顺利进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共8分)

①中国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8000年。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

②龙的形成历来众说纷纭。古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依赖于雨水,雨水适度,牧草丰茂,谷物有成;雨水乏缺,叶草干枯,百谷旱绝;雨水过量,人畜受淹,农田泡汤。古人猜想一定有一个“神物”掌管着一切,它能兴云降雨、翻江倒海,在土壤干涸急需甘霖滋润时能够降下喜雨。于是一个集飞禽、走兽、水族及自然天象之精华于一身的虚拟组合——龙形成了。

③龙这一虚拟出的神灵形象,其组合物象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是骆驼头、鹿角、虎眼、马齿、牛耳、蛇身、鲤鱼鳞、鹰爪、泥鳅尾。龙身如蛇,灵敏矫健;龙鳞如鱼鳞,井然有序;龙爪如鹰爪,扎实有力;龙角如鹿角,华美稳重。集如此多的优势于一身的组合自然是万物之灵,它的身上自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人们将自己对身外世界的畏惧、疑惑、想像、依赖、崇拜等,都贯穿、体现到龙的组合中了。龙成为灵异、祥瑞之物。古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及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在百虫蠢动、疫病益发之时,龙出则百虫伏藏。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其间体现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审美感受和艺术情趣。

④随时代的更替,龙的造型在不断变化。从我们能看到的汉代瓦当上的行龙、隋代赵州桥石栏板上的双龙、唐代铜镜背面的云龙、元代高足杯上的云龙、明代金冠上的升龙、清代皇帝玉玺上的蟠龙,当代吉庆嘉瑞的祥龙,不同时代龙的造型显示出不同的风采:汉代雄健豪放,隋唐健壮圆润,元代成熟稳健,明清繁复华丽,而当代的祥龙,总是扬头挺胸、瞠目振鳞、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威武奋发。

⑤除了能兴云降雨,使百虫伏藏,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封建社会皇帝头戴双龙戏珠金冠,身穿龙袍,手持龙钮玉印,自称真龙天子,希望拥有龙的威严、精神和本领。龙还具有出类拔萃,不同凡俗的文化象征意义。龙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们常常把那些志向高洁、行为不俗,很有本事、有成就的人称为“龙”。

⑥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黄帝、炎帝等中华民族的始祖都是“龙子”。自然,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也就是“龙的传人”了。

1.本文②~⑤段是从龙形成的原因、龙的形象形成的过程、                      几方面介绍中国龙的。(2分)

2. 本文第③段中说“它(龙)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请你说说本段中“美的因素”具体有哪些。(2分)

3.下列谚语、成语都和“龙”有关,请你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分别说明它们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愿望以及这种愿望产生的原因。(4分)

(1)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2)望子成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