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B.当田圃...

下列句子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B.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D.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签,以免重蹈复辙。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妖(ráo)(ruì)智成吉思(hàn)风(sāo)

B.留(zhì)一代天(jiāo)(qiǎng)褓(xiè)渎

C.怒不可(è)旁(wù)(gōu)偻承(tiáo)

D.强(guō)不舍(yǔn)落灵(jiù)田(pǔ)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一次挫败的经历,一个难忘的胜利,一篇睿智的文章,一句善意的劝慰,一种特别的爱好……凡此种种,会使你的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长,让你站上人生新的高地。

请你以“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字数600字左右的文章。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③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四)阅读《父亲的眼神》,回答问题。(22分)

①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所以,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这样的恃况下,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②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③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④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⑤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我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⑥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的睁不开眼晴,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侯,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⑦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㈩

⑧“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

⑨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经流下来汗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⑩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⑾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

⑿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忘。

⒀时至今日,我最喜欢的歌还是蔡琴《你的眼神》。这首歌的旋律很美,很忧郁,很沉静,很悠远,父亲的眼神不这祥,但我想起来却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我忘不了你的眼神!”

(选自《青年博览》,有改动)

1..“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从全文看,这句话在结构与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分)

2..结合上下文,赏析“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这句话的作用。(4分)

3..作者笔下父亲在你心目中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中具体内容作简要的分析。(4分)

4..在父亲的那个眼神的作用下,“我”又用心读书了。但在学习数理化的道路上,“我”一定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设想一下“我”遇到困难时的状态,根据文意,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当时可能有的心理活动。(5分)

5..在我们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那么重视孩子的教育,不少人认为,孩子不读书也可以打到工、赚到钱,将来一样可以生活的好好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5分)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15分)                                                                   

(1)一个人的历史永远是用自己行走的脚写的,不同的人留下的脚步大小不相同,有些人的脚步叫无知,有些人的脚步叫高贵。

(2)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依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一年以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3)莱伊恩自信只要用一根坚固的柱子足以保证大厅安全,并列举了相关的实例,他拒绝接受工程验收者的建议。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府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莱伊恩非常苦恼,坚持自己原来的主张吧,市政府官员肯定会另找人修改设计;不坚持吧,又有悖自己为人的准则。矛盾了很长一段时间,莱伊恩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接触,只不过是装装样子糊弄那些愚昧无知却又刚愎自用的市政官员。

(4)300多年过去了,市政官员换了一任又一任,但这个秘密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直到前两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才发现莱伊恩当年的“弄虚作假”。

(5)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的建筑专家和游客云集,他们把这个市政大厅称做是“嘲笑无知的建筑”。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   (回避、遮掩、掩饰),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意图、旨在、目的)引导人们崇尚和相信科学。

(6)作为一个建筑师,莱伊恩并不是最出色的,过去、现在都有大批超出他的人,但作为一个自然人,他无疑非常伟大,这种伟大表现在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原则;给心灵的高贵一个美丽的住所,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

1..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第(5)自然段空缺处。(2分)

2..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莱伊恩的“高贵”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3..300多年前和而今的温泽市政官员最大的变化在何处?(4分)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短文说说你的发现:(5分)

(1)中国日报网消息:每年中国消耗全球一半的钢铁和水泥用于建筑业,产生了巨大建筑废物,现在政府号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建筑质量,将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年。

(2)有“西湖第一高楼”之称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日前被爆破拆除,尽管其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但实际使用不过13年。重庆市一幢名叫隆盛大厦的高层建筑,因为规划改变,从交房到被拆仅有6个月时间。

(3)负责任的建筑专家们心有担忧,因为规划短视、设计缺陷、偷工减料,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50年罕见、30年普遍”,不及国标规定最低使用年限的60%。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威胁。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7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盜,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鬼怪)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节选自《晏子春秋》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齐之辞者也(       )          ②其实味不同(        )

③夫灵山以石为身(       )       ④圣人非所与也(     )

2..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3分)

例句:草木为发

A.吾欲辱之,何也?

B.何都不闻消息

C.祠灵山

D.虫蚁为兽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

4..用自己的话说说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3分)

5.. 齐大旱逾时,晏子为何再三劝阻景公不要祭祀灵山和河伯?(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