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11分)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11分)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2.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3.读文章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                   ;二是要勤勉,三是                          ;四是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2分)

4.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3分)

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历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

 

1.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不是原文不得分)(3分) 2.①引出中心论点 ②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出一点给1分)(3分) 3.一.要不断追求;三.做什么都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2分) 4.示例:居里夫人埋头在实验室里用了三年零九个月,从8吨废沥青中提炼出一克镭。(扣住观点,叙述清楚、完整即给分)(3分) 【解析】 1.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在原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 2.了解议论文开篇的写作方式:列举事例、从生活现象写起、引用名言等方式,明确各种方式的具体作用来作答。 3.从文本中找出支撑中心论点的相应的分论点,进行归纳总结。 4.议论文补充论据要坚持三个原则:典型性、概括性、针对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3题(20分)

甲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1..给下面的句子用“/”划分恰当的停顿(只一处)。(2分)

愤 郁 颇 见 辞 色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6分)

予作文以记之  进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众忌嫉   自庆阳帅巴陵  受人言 

3..选出下列选项中与“正患无隙以规之”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后天下之乐而乐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居庙堂之高

4..翻译句子。(6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5..假如你是滕子京的好友,请你现在用自己的语言向滕子京说一番劝告的话,你会怎么说?(4分)

 

查看答案

(一)诗歌赏析。(4分)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作者的心头是怎样的滋味?(2分)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历来为人们所赏识,请谈谈对这个句子妙处的体会。(2分)

 

查看答案

材料探究。(3分)

【材料一】在过去30年里,全球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0.4℃。地球上有超过80%的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温现象。

【材料二】科学家研究结论:如果全球气温升2℃, 两极冰块将消融,欧洲大陆变大漠;升4℃ ,1/3生物会灭绝,人类口粮受影响;升5~6℃ ,绿树长到南北极 ,95%生物将灭绝。

【材料三】气温上升有多种原因,但如果任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本世纪末中国的气温将上升4℃。

①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1分) 

②看了三则材料,同学们很有感触,决定采访市环保局长,请你设计一个问题。(1分)

③请你向市环保局提一条建议。(1分)夹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5分)

(1)大人国的国王经常召见格列佛,向他了解英国政府的情况及历史。格列佛想乘机取悦国王,向他提出了一项自己认为对国王极为有利的建议,但这项建议遭到了国王的拒绝。请你说说这项对国王极为有利的建议是什么?(2分)                                                                

(2)小人国中,大臣们为什么都会绳上跳舞的游戏?朝廷的大人物为什么几乎都缠着丝线作装饰?作者写这些有什么寓意?(3分)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②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③我们要共同维护杭城文明形象,形成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和谐友善的社会风尚至关重要。

1.                                                                         

2.                                                                          

3.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