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9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9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果如鹤唳云端(3)盖一癞蛤蟆也(4)方出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土墙凹凸处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心之所向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而置之其坐

D.何不试之以足以丛草为林

3..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只限一处。(1分)

故时有物外之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5..《幼时记趣》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读了本文后,你能说说作者是怎么获得这些乐趣的吗?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趣事,请你列举一件和我们分享分享吧。(5分)

 

1.(4分,每小题一分)(1)白色 (2)高亢的鸣叫(3)原来是(4)正 2.C (3分) 3.故/时有物外之趣 (1分) 4.(1)抬起头观赏这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3分) (2)(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3分) 5.(1)幼稚的童心,细心的观察,奇特的想象。(3分)  (2)略(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5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中庭地白树栖鸦”这一幅画面。(2分)

2..“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的好处。(3分)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分)

为了培养同学们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同学们阅读写作能力,小明等几位同学筹备创办一个文学社,以此来团结一批文学爱好者,共同推动校园文学的健康发展。

(1)假如你是小明,你想得到语文老师刘老师的支持,你想对刘老师说什么?(2分)

(2)请你为文学社起个名字,并说说你的理由。(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题。(4分)

读了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你最欣赏汤姆什么?请结合“洞中历险”这个情节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         ▲         。        (杜牧《 ▲  》)

(2)         ▲             ,江春入旧年。        ( ▲  《次北固山下》) 

(3)梅雪争春未肯降,         ▲         。        (卢梅坡《雪梅》)

(4)等闲识得东风面,         ▲         。        (朱熹《春日》)

(5)门前流水尚能西,         ▲         。        (苏轼《浣溪沙》)

(6)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         。(冰心《纸船》)

(7)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一词中表达对离别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 ”。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改正。(3分)

①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②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③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引发学生珍惜生命是教育主旨以人为本的回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