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

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B.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C.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D.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小华成绩非常优异,在我们班可以说是举世无双

B. 他从教练那里得到自己当选为最佳新秀的消息时,终于忍俊不禁地流下了激动的泪。

C. 居委会对社区里的几个孤寡老人的关心,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

D. 黄山的石、雾、松无不巧夺天工,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B.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都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C.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D.有闲情逸志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查看答案

选出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3分)

A. 成(níng)    溅(bèng)   训(jiè)     收(jián)

B.污(diàn)    落(duò)       运(è)       恼(ào)

C.酝(niàng)   蓄(chù)    磅(bó)     肥(shuò) 

D.黄(yùn)  应(hè)     枯(kū)      次(lǚ)

 

查看答案

作文(55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1)在鲁迅先生眼中,“百草园”是永远的最美,他那样动情:“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感受过这样的永恒;那段日子,一定盛满了……

请以“永远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2)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并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烧完了。”

不要做涧底静止的石子,任时光如水自梦里流泻而过;不要做空中游移的白云,让浮萍留下一点浅波碧痕。要做就做那奔腾千里的河,云蒸霞蔚,汇吐聚纳,日夜向着大海进发;要做就做那永不停息的风,一季有一季的着色,一程有一程的领略;要做就做那参天直立的树,根深深地扎进黑暗的泥土,枝高高地伸进光明的苍穹,一树繁花,一树硕果,每片叶子都是一首歌。

阅读上面这段话,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春节需要创新而不是保卫

    ①近年来,一进入12月,人们就能感受到扑面而至的圣诞气息。大街小巷店面橱窗到处摆放着圣诞树、圣诞老人,商家借着圣诞节搞起形式各样的促销活动……西风东进,洋节流行,这让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颇为担心。他撰写了一份《保卫春节宣言》,质问民众“我们会过年吗?我们的春节会丢失吗?”旨在向社会呼吁对传统节日多一些关心,对洋节日少一点热情。

 ②其实,作为一种节日文化,春节根本不需要所谓的“保卫”。

 ③首先,需要保卫的往往是弱势,而春节不是弱势,不但不弱,而且很强!你看看飞机、火车、汽车上那些回家过年的人,这简直是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一道风景。据《南国都市报》报道,打工族小陈为了从海南回东北老家,除去来回的火车票、汽车票,加上自己买回家的年货、给父母亲戚的压岁钱等,一年省吃俭用攒下的2万块几乎全部花光。但小陈说,“钱花光了可以挣,一年到头不就盼着这几天嘛”。试想,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节日,能使人这样牵肠挂肚?

④其次,我们用什么标准来“保卫”春节呢?春节源于农耕文化,过年意味着能大吃一餐,“劳农以休息之”;到了工业时期,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过年就不必再祭灶神、贴桃符了,因为灶没了,过年所依托的硬件都变了,习俗自然也要变。以过年为代表的具有农业社会性质的民俗生活,只能渐渐淡出。因为,我们已没有一个统一的“保卫”标准了。

 ⑤当然,说春节不需要“保卫”,并不是说春节就没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喜欢过洋节,还是有些原因的。洋节往往是跟朋友一起过,嘻哈打闹,年轻人当然喜欢。而过春节好像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代表着亲情,还有诸多礼节。似乎少了一份轻松,少了一份娱乐。这样一来,年轻人不喜欢,恐怕也在情理之中。

     ⑥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春节需要“保卫”的原因,我倒觉得是需要“创新”的原因。绵延数千年的春节,毕竟是从农业文明演进而来,这就必然会带上封建文明的许多印记和流俗。比如每到过年,集中消费,互相请客送礼,湖吃海喝,终日搓麻,燃放花炮,造成各类事故频发,其间甚至还伴生着一些封建迷信活动等等。对这些东西,我们需要用“创新的毁坏”来改变,少一些繁文缛节,改一些传统陋习。此外,如何让春节多一点欢乐气氛,让人们觉得抛绣球、赠手帕,远比情人节吃巧克力更能传情达意,看烟火、赏花灯,也比挂着灯泡的圣诞树更有意思……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2.作者为什么不赞同民俗学家高有鹏提出的“保卫春节”的口号?请概括作答。(4分)

3.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第⑤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4分)

5.作者认为,我们需要从哪两方面来思考春节的创新?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举出一个春节创新的例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