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A.英雄失去理想,蜕( )作庸人,可厌地...

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A.英雄失去理想,(  )作庸人,可厌地夸耀当年的功(       );

庸人失去理想,lù lù(     )终生,可笑地zǔ zhòu (     )着眼前的环境。

B.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         ),秋波澹澹(         ),而夏呢,总是浸在苦sè(       )的汗水里,有闲情yì(      )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A.tuì  xūn  碌碌 诅咒       B.róng   dàn  涩 逸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写作(70分)

题目:我美丽,因为我         (诚实、自信、善良、有爱心……)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写实事、抒真情; 

3、600字左右;

4、作文中不允许出现真实姓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①去年,我生日,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  A (a.保存 b.收藏 c.珍藏 d.放置)起来。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微笑着说:“你猜。”“镶着红豆的小别针?是闪光的金项链?”爸爸只笑不开口。我打开一看,原来盒子里装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放大镜,放大境下有一小块红色的有机玻璃,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我心想:“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当我拿起这颗“米粒”用放大镜仔细一看,不禁  B (a.惊叹 b.惊讶 c.惊奇 d.惊呆)了。在这么小的天地里,居然刻着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我一数上面竟刻了三十七个字,在诗的末尾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章,章上两字:屈茹。用六倍的放大镜看这首诗都有些费劲,但仍能看出那苍劲的笔锋。爸爸说这叫象牙微雕。

②我只觉得好玩,便收了起来。同学们来到我家玩,我便拿出来让他们观看。有一次,同学们在争着观赏时,米粒崩了出去,落进了沙发缝,我够了半天没够着,“米粒”反而越陷越深。几天后,爸爸问我“米粒”收在哪,我吭了半天才说出“米粒”的下落。爸爸一听,满脸焦急的神色,连忙拿来剪子,把沙发给拆了,我躲在一边不说话,看着爸爸好不容易从沙发里寻出这个小东西,抹了把汗,露出笑容。我好奇地问:“干吗这么费劲,不就是‘一粒米’吗?”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③原来,这个微雕的作者屈茹是个教师,从小就  C (a.爱好 b.喜爱 c.酷爱 d.热爱)微雕艺术。文化大革命时,他遭迫害,被下放到农场。而屈茹的一手雕刻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出来的。那时,没有雕刻用的石头,屈茹就在木头上刻。 后来他发现了一片竹林,便在每棵竹子上都刻上一首小诗,大的小的, 粗 的 细 的, 高 的 矮 的, 就连新生的竹杆上也刻满了。他不顾日晒雨打,也不怕蚊虫叮咬,苦练了十年,渐渐地,练出一手好雕功,就连一根头发丝,他也能劈成两半刻成一副对联。能在这么微小的东西上刻文字,凭的全是一种感 觉。这粒米是爸爸拍摄他的微雕艺术时,他赠给爸爸的。

④我望着这粒“米”,明白了它的价值,它  D (a.孕藏 b.凝聚 c.凝结 d.浸透)了屈茹的多少汗水呀!我现在明白了,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微雕艺术品,给我讲的也不光是个故事,而是一种精神。

1.给文中的A、B、C、D四处选适当的词语填空,依次应是:      、       、       、          。(填字母)(2分)

2.本文的线索是                 ,点明文章中心的一句话是   

                                                            。(2分)

3.本文第③段是采用的是记叙顺序中的        ,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4.本文第④段中加点的“一种精神”是指             的精神。(2分)

5.有人说,文章中爸爸在“我”生日的时候送我礼物仅是一粒米,这个礼物太轻了;也有人说,爸爸是送了我一件艺术品,是很贵重的。你觉得礼物的轻重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评判?爸爸的这个礼物合适吗?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个选段,完成下面题目。(10分)

(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睢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乙)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甜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1.甲文描绘了春草图和春花图两幅春天的画面,乙文描绘了四幅春天的画面,分别是            、           、           、           。(2分)

2.甲文第一段写了小草的情态以及它的质地、         、        ;乙文未写草,但写了春天植物的绿,如              、             。(2分)

3.甲文第二段与乙文写得色、声、味俱全,甲文表现“声”的词语是“嗡嗡”;乙文表现“声”的词语是“         ”、“        ”等。(2分)

4.甲文第二段和乙文都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方法,请写出甲文虚写的句子。(2分)                                                                         

5.甲文与乙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查看答案

论语(节选)(10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                 的一部书。(1分)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己所不欲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上面四章中,只论学习方法的是______,只论修身做人的是______,既谈学习方法又谈修身做人的是_____。(只填序号)(3分)

5.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分)

 

查看答案

古诗词填空(任选五题)(10分)

1.(2分)潮平两岸阔,_______      _______

2.(2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3.(2分)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分)几处早莺争暖树,                        

5.(2分)“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这句与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          ,           。            ,                。”含义相同。

6.(2分)《过故人庄》中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的两句是:“-————————,————————。”

7.(2分)“巴山夜雨”现在成了离情的代用词,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