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均衡营养更健康》,完成小题。(11分) ①我国5岁儿童体重不足者比率为10...

阅读《均衡营养更健康》,完成小题。(11分)

①我国5岁儿童体重不足者比率为10%-20%,生长迟缓者比率为35%,个别贫困地区高达50%以上。这是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为我们提供的一组惊人数据。专家指出,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或不均衡是导致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体质普遍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追求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建立科学补充营养元素的观念,已经成为改善中国人营养状况的当务之急。

②中国人究竟缺少哪些营养元素呢?

③钙、维生素B2和维生素A是中国人严重缺乏的营养元素。其中钙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科学显示,人体每天对钙质的需求量为800毫克,而我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05毫克,仅达需求的50.6%缺钙会导致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松等症状。维生素B2和维生素A的每天摄入量也只达到人体需求的61.5%和59.5%。

④维生素C、锌、铁也是中国人缺乏的营养元素。据调查,全国人均每天摄入维生素C量为100.2毫克,已达到100毫克的标准。但是,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致使其中大多数维生素C被破坏。有文章分析中国居民维生素C的实际摄入量仅达50毫克。另外,我国人均每天摄入锌12毫克,比需求量少20%。青少年儿童缺锌比较严重,已影响部分青少年儿童智力和身高的正常发育。中国居民食用的铁,主要来自于大米、坚果、果叶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红素铁,其利用率较低,吸收率也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此外,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谷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会明显抑制铁的吸收。所以,尽管摄入了一定量的铁元素,但真正被人体吸收的并不多,因此仍然有许多贫血病人。

⑤人体补充营养元素的基本原则是:把所缺的全部补齐,补缺的不能再补,使人体内各种营养元素达到均衡。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彼此关系密切,只有达到它们之间的均衡,其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人体才可能健康。比如:钙、磷、锌、铜要成一定的比例,磷过量,钙会被耗损,铜过量,锌会损失;铁促进维生素B族的代谢;锌要与维生素B1一起增加摄入量为宜。

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时,有些人认为西方国家的配方比中国的好。实际上,中西方饮食结构不同,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要求也不相同;另外,黄种人与白种人在体质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磷、铜、镁、维生素E、维生素B12等就属于中国人不缺的营养元素。以铜为例,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铜元素的量为2.4毫克,推荐量为2毫克。摄入过量的铜元素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且会导致锌的损失。所以中国人不要盲目补充。

⑦现行补充的误区是缺什么补什么,没有科学配比,人体内营养仍然达不到均衡。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一定要有统筹思想,在医生指导下,总体判断自己缺什么维生素和矿物质,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案。

1..理清选文的写作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填空。(4分)

指出中国人营养元素摄入现状→                                        

                  →分析现行补充的误区并提出建议。

2..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就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4分)

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可否去掉?为什么?(3分)

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致使其中大多数维生素C被破坏。

 

1.(4分)列举中国人缺少的营养元素,(2分);说明人体补充营养元素的基本原则,(2分)。 2.(4分) 列数字(列数据)和做比较,(2分);准确具体地突出了中国人钙元素缺乏的严重程度,引起读者的关注(警醒、思考),(2分)。 3.(3分)不能去掉,加点部分起修饰(限制或强调)作用,(1分);说明煮熟的蔬菜维生素C大部分被破坏,但不是全部被破坏,(1分);这样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若删去,与事实不符,使说明不准确,(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1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又何焉 (               )     

(2)公将之(               )    

(3) 小惠未 (               )    

(4)望其旗 (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 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4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1)《傅雷家书》中,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有__ ____和___ __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_______  ______________”(3分)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和“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中两个经典的故事,请你任选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概述。(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答题。(6分)

2011年4月,重庆市妇联、大渝网等联合发起了“爱心字典捐赠”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并表达了期盼和祝愿。

  “亲爱的小朋友,愿小小的字典能为你开启知识的大门!”一名大学生在认捐的字典上写下了深情的祝愿。

  “爱心字典,点亮人生!”一位老人在捐献后留言。

  截至目前,捐赠字典的“爱心大接力”仍在传递中。

(1)“爱心字典,点亮人生!”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请简要谈谈。(2分)

(2)如果你捐了一本字典,请在字典上写一句留言,表达鼓励之意。(要求:不得照抄材料中的留言,不用签写署名。)(4分)

 

查看答案

背诵默写(12分)

①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月夜》刘方平)

②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李清照)

③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温庭筠)

④《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____       ____,____     _____?”运用了典故,表达作者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⑤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化无形为有形,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哀愁写成可以承载、可以触摸的实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⑥《出师表》中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       ______,____     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水浒》鲜明的变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真理。

B.《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培根的散文随笔共有五十八篇,他心目中的理想读者是世家贵族子弟,文章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

D.武松是《水浒》中的下层侠义之士,从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大闹飞云浦,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走上反抗的道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