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阅读《桃花源记》第三段,完成18—23题。(共14分) 见 渔 人 乃 大...

(三)阅读《桃花源记》第三段,完成18—23题。(共14分)

   便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村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妻子                               绝境                            

无论                               交通                             

2.、请你根据文言文断句常识,在上文画线部分该停顿的地方,用“/”断句(注意:本题不要求加上标点符号)。(2分)

3.、给“便要还家”中的“要”注音并释义:(2分)

要(      ),义:                   

4.、翻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2分)

5.、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6.、本文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2分)

 

1.妻子和儿女   人世隔绝的地方   不要说,更不必说  交错相通(每词1分) 2.见 渔 人/ 乃 大 惊 /问 所 从 来/ 具 答 之/ 便 要 还 家/ 设 酒 杀 鸡 作 食。(答对4处即可给满分) 3.yāo 同“邀”,邀请。(各1分,计2分) 4.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见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到惋惜。(2分) 5.①躲避战乱; ②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没有剥削,人们生活自由快乐,所以不再出去。(2分) 6.①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分,每一点各1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假如张华同学借了你一本心爱的书已很长时间,大概他(她)已经忘记了这件事了。你想委婉地提醒或暗示他(她)还书,你会怎样说呢?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超过50字。(3分)

答: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句式和内容补写句子。(2分)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是没有                       , 是没有                       

 

查看答案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物理老师大概是三十三四岁左右。

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查看答案

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2分)

A.寒噤鞠躬触目伤怀

B.肃穆惶急情郁于中

C.狼籍蹒跚鸡零狗碎

D.噩耗焦灼月明风清

 

查看答案

选出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2分)

A.闲 yoū地 jiào

B.荒 miǜ问jí

C.瓦 lè制 cái

D.尬 gàn琐xiāo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