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回答问题。(16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

(一)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回答问题。(16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不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3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3分)

3..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3分)

4..“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2分)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2分)

6.、在你的生活中,肯定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请你运用掌握的有关描写人物的手法,对其做简要的描写(60字以内)。(3分)

 

1.“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3.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 4.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6.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填写古诗文句。(每空1分,共7分)                               

                 ,恨别鸟惊心。

②树树皆秋色,_________   _    

③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    

④会当凌绝顶,                  

⑤刘禹锡《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⑥《长歌行》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老头子为什么张皇失措?

3.、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4.、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5.、“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6.、“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二)爱 莲 说( 10分)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2分)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1)          (2)          (3)            (4)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5.、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查看答案

(一)(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释词(2分)

① 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    ②便还家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划线词的古今义(4分)

①阡陌交通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穷其林与天公试比高

B.初极狭,才人阡陌交

C.便船屋俨然

D.渔人甚异水陆草木

4.、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3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                    

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