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答题。(13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答题。(13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4分)

⑴渔人甚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2分)

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有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4.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②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答题。(6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4分)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分)

 

查看答案

诗文填空(12分)

1.花草无语人有意。在文人笔下,花草常折射出人的精神魅力。请填出诗文名句。(8分)

①菊花里有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②小草里有白居易的进取力量:                                    

③莲花里有周敦颐的高洁品格:                                   

④落花里有龚自珍的奉献精神:                                   

2.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重阳节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两个节日,分别写出连续的两句。(4分)

①清明:                                                                   

②七夕:                                                                  

③重阳:                                                                  

 

查看答案

1.4月23日,是《堂·吉诃德》作者(西班牙)         和《哈姆雷特》作

者(英国)     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这一天为“世界读书日”。

(2分)

2.“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的作者是(    )。(2分)

A.拜伦

B.雪莱

C.泰戈尔

D.普希金

3.古代男子年二十行“_______”礼,女子年十五行“_______”礼,以示成年,这时男子才能取“_______”。(3分)

4.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3分)

5.根据提供的相关事件,在横线上填入小说的人物姓名。(4分)

            醉打蒋门神               大战流沙河

           单刀赴会                  焚烧诗稿

6.“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待_____,“悌”指善待_____。(2分)

7.“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添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2分)

 

查看答案

作文(50分)

请以“面对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补充题目:题目写在第一行!

(2)要写出真情实感

(3)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品读选文《翻过那道墙》,完成小题。(15分)

翻过那道墙

文/祝师基

那年,园子的李子刚刚成熟。我就背着父母偷偷溜进去摘着啃。父亲发现了,把园子门上了锁。

  那时候,我只有七八岁,特别馋,常盯着高墙围住的李树挪不动脚步,李子的香味实在诱人。我多次让父亲打开门,父亲总是摆手。

  有一天傍晚,我围着父亲身前身后,一遍一遍地不停地央求,摘几个李子。父亲仔细打量了我好久,才指着高高的园子墙说:“想吃李子,你就翻过墙,自己去摘。”我欢喜地跑到墙根儿,试了试,墙太高过不去。我乞求地望着父亲。父亲慢慢摇着头,眼睛向四周巡视。我灵机一动,找来几块砖垫在脚下使劲向上蹿,还是上不去。寻来一小木墩搭上砖,刚一踏上双脚,哗哗、吭哧,木墩倒了,我栽了个跟头。喘着粗气,带着哭脸,我瞅父亲。父亲不理不睬,只顾嘿嘿地笑。我急了,挣扎着爬起来,飞快地跑进屋,搬出一把椅子。踩着椅子,我登上了墙。蹲在墙顶,我浑身发抖,不敢往下跳。这时,母亲惊讶地向我扑来,父亲拉住她,大声喊:“没事!跳!跳!”在父亲的鼓励、威迫下,我翻过了那道墙,摘到了甜甜的李子。父亲轻轻抚摸我的头,一字一字地说:“孩子,记住!你翻过了墙,吃到了李子。好样的!”当时,我不明白父亲说这些话的意思,只知道终于吃到渴望已久的李子,又得到父亲的夸奖,心里美美的,十分得意。

  翻过那道墙,摘到李子的事,我渐渐地淡忘了。直到读高二,我因感到升学无望,告诉家里想退学的念头。父亲来信又重新提起。

  父亲上过私塾,总给我写很长的信。这次写得很短,结尾用特大字写道:七岁时,价钱就能翻过高墙,吃到了李子,使劲翻过眼前的墙,墙那边才有最好的果子。

  捧着信,想起那时翻墙、摘李子的情景。猛然间,我醒悟了,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全部心思用在刻苦学习上。

  经历了下岗,找工作,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也算饱尝了生活的艰难,体味了求生的苦辣酸甜。但我从未彷徨、自卑、绝望过,总是时刻要求自己鼓足勇气挺直腰,咬紧牙关大步向前走。因为“果实”就在“墙”那边。

  现在,我又有了一份很体面的工作。常常想起翻墙摘到李子的经历。其实,我们所要摘取的人生果,也在前面时时隔着一道墙,想得到并不容易,只有心存希望,不停用汗水和智慧铸造向上的阶梯,竭力攀登,翻过那道墙,才会真实幸福地拥有。 

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2分)

2.、文中说“因为果实”就在墙“那边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果实”指的是什么?“墙”指是的什么?(4分)

3.、文中写道“猛然间,我醒悟了,打消了退学的念头……”我悟到了什么?(3分)

4.、文中父亲鼓励“我翻墙去摘李子,这种教育方式正确吗?谈谈你的看法。(3分)

5.、请为你的父亲写几句话,表达你对他的爱。(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