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春望(9分)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

(二)春望(9分)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的“草木深”表面是写                                ,实际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3分)

2.、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3.、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2分)

4.、诗歌的尾联描写诗人的外貌的作用是什么?(2分)

 

1.春天来临,草木繁茂    都城沦陷,草盛人稀,荒凉萧条的社会现状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亲念家的情感 3.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4.写出了诗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14分)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稿,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变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1.、“转弯抹角”形象地写出了水路       的样子,也说明苇塘里的队伍很       ;“射穿”写出老头子的       ;“轻视”说明老头子          很强。(4分)

2.、用横线划出选段中的心理描写;这些语句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                     的心理。(4分)

3.、选段还运用了        描写和语言描写,从老人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要为女孩复仇,要                                                。(2分)

4.、小女孩的话对老头子的能力表示怀疑,写怀疑有            和渲染的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而老头子的“狠”话则烘托出自身        的性格。(2分)

5.、为加强口语化,作者使用了许多方言。其中,“现眼”是            的意思,“打牙跌嘴”是                             的意思。(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7分)班上将要举办一期以“让和平永驻人间”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当主编。

(1)“话说战争”栏目将要刊登下面一段话,请你为这段话补写一个恰当的评论性的结尾。(2分)

 战争年代有位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说他在中国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国民党蒋委员长的指挥官们在指挥士兵冲锋时喊的是:“弟兄们给我往上冲呀!”红军的指挥官在同样的情况下喊的是:“同志们跟我上!”

                                                                        

(2)黎明同学向你推荐了下列名言,你计划有选择地把它编进“战争名言”栏目里,请你选好之后向黎明同学说明你选择的理由。(3分)

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多行不义必自毙。③让花香长伴书香。④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⑤有志者,事竞成。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⑦兵民是胜利之本。

选择的名言是(填序号)         

理由是                                                                 

                                                                      

(3)这期黑板报你计划推出下面一位战斗英雄,请你在英雄事迹的下面为这位英雄写几句赞语。(2分)

特级英雄——黄继光

(1931—1952年)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通信员,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19日,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战役中,他挺身而出,请求炸掉敌人的一个中心火力点。当进到距离火力点30—40米时,一位战友牺牲,一位负重伤,他的左臂被打穿。他忍受剧痛冒着敌机枪的疯狂射击继续前进,在匍匐前进接近的敌火力点时连投几枚手雷,但未能将敌火力点全部炸毁。在身边已无弹药的情况下,他毅然纵向扑向敌火力点,舍身堵住了敌人机枪的射击,反击部队迅速消灭了敌人,夺回了阵地。他壮烈牺牲,时年仅21岁。

根据他生前的申请和表现,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查看答案

名句积累。(4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柳暗花明又一村。

(2)雨,是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了。请写出古诗词中借雨抒情的2个句子:

                                                                      

                                                                       

(3)写出与“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的哲理意蕴基本吻合的2句古诗(扣住1句即可):                                                      

 

查看答案

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查看答案

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 地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