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老师,因您的爱,我...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老师,因您的爱,我们如沐春风,激发出无限的潜能。

B.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C.或者,突然会有人吟诵精益求精、感人肺腑的诗句……

D.教授们宣布说,所有科学上的问题最后都被亚里士多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乡书何处达,                         

                        ,自将磨洗认前朝。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                         

⑤山尖全白了,                                   

                            ,思而不学则殆。

⑦在你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怎样正确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

《论语》中的“                                 ”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

⑧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联系上下文,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力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chàng(      )、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jǐn(      )、生动、清xī(     )、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xīu(    )养,又当别论。

 

查看答案

作文

以“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万焕生

草地岁月,是红军长征中一段最为艰苦的历程。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    。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后可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向了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这匹从江西出发就跟随彭德怀走向长征路的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的背上堆得像座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没有。”说着,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块,悄悄地塞进黑骡子的嘴里,深情地看着骡子吃完。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他把饲养员喊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

“连你的大黑骡子还有6头。”老饲养员不解地回答。

“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话一出口就是命令。

“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说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啊!”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都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赶快解决吃的,我们或许能多些人走出草地。”

老饲养员掉着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最后立一次大功吧!”

“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吧!” 大家仍在请求。

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对身边的警卫邱南辉道:“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6匹牲口集中到了一起。老饲养员抱着大黑骡子的脖子在轻轻絮语:“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你为革命立大功吧!”

彭德怀背过脸去。

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

10分钟过去了,没有人下得了那个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什么,集体嘶叫了数声,又都默默地低下高昂的头。

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手提机枪的方副官长把大黑骡子向远处牵了牵,枪口对准6匹牲口,大家都闭上了眼睛。枪声响了。彭德怀转过身,缓缓摘下军帽,向着斜倒下的大黑骡子。

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漫漫长征路,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背影,它化入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合奏出红军指战员们行进步伐的节拍来:“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1..通读全文,为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第一段横线处,应填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A.行进 B.挺进 C.前进)

3..“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大黑骡子为革命立过哪些功?

4..彭德怀既然决心枪杀大黑骡子,又为什么向斜倒下的大黑骡子“缓缓摘下军帽”?

5..联系语境,分析结尾段中黑体词语“化入”“融进”“合奏出”的表达效果。

6..本文刻画彭德怀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查看答案

(二)阅读杨成武的《向草地进军》,回答问题。

风雨、泥泞、寒冷的折磨和饥饿的煎熬,使同志们的身体明显地衰弱下去了。有的感到两腿瘫软无力,举不起步。但我们牢牢地记住了主席的指示,越困难,大家团结得越紧。身体较强的同志搀扶着身体弱的同志走,并把自己的粮食让给他们吃,希望他们增加一些力气,走过草地。我们几个团干部的乘马和所有的牲口都抽出来组成收容队,轮流驮送病员,但还是有不少同志倒下了。当我们熬过一个夜晚,离开宿营地继续前进时,有的战友就长眠在我们共同躺过的营地上。在这些光荣牺牲的同志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宣传员郑金煜同志。他是江西石城人,团部党支部的青年委员,只有十七岁,是一个十分惹人喜欢的“小鬼”。进入草地的第四天,郑金煜同志就一步也走不动了。他对同志们说:“我在政治上像块钢铁,但我的腿不管用,我要掉队了!我多么舍不得你们啊!”我命令饲养员老谢,把乘马给郑金煜骑,保证把他驮过草地,并且把我们的干粮匀出一部分给他吃。后来,他衰弱得连腰也直不起来,马也不能骑了,我们就用背包在他身子前后支撑起来,再用绳子把他绑在马背上,叫一些同志轮流扶着他走。到第五日中午,忽然后面传话上来:“郑金煜同志要政治委员等他一下,他有话同政治委员说。”我知道有问题了,便怀着沉重的心情站在路旁等着。老远就望见老谢牵着牲口,步伐沉重地走来,到得跟前一看,郑金煜同志已面如白蜡,双目紧闭。他听见我的声音,强睁开眼睛,以激动得发抖的声音断续地对我说:“政治委员,我不行了,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我知道党的北上抗日路线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胜利!……政治委员,我确实不行了,我看不到胜利那一天了。”说到这里他的眼泪夺眶而出,站在我身边的警卫员和饲养员也泣不成声。

经过一阵急喘后,郑金煜同志微弱而又坚定地说:“政治委员,希望党的路线胜利,革命快胜利;胜利后,如果有可能,请告诉我的家里,我是为执行党的路线,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的。”

我压住心头的沉痛,安慰他:“郑金煜同志,你一定能走过草地,同志们一定帮助你走过草地!”随即叫警卫员把水壶交给老谢,交代老谢好好照料他,无论如何要把他带出草地。可是到了下午,这个优秀的青年共产党员,就在风雪交加的草地上,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草地,这残酷无情的草地,夺去了我们多少战友可贵的生命呵!不少同志长期间经受饥寒交迫的折磨,把全身的每一分热,每一分力气都消耗尽了。他们在死前的瞬间还非常清醒,还念念不忘革命,还希望在北上抗日的征途中多跨一步。他们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他们的英雄史迹,却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选自《毛主席指示我们过草地》)

1..通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2..“我在政治上像块钢铁。”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3..“(郑金煜)的眼泪夺眶而出”和“警卫员和饲养员也泣不成声”的原因各是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作用?

5..联系全文,说说红军为什么能够战胜困难,走过草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