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6分) 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6分)

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

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

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说:“天,花中有刺!”

第三个却眼睛一亮,说:“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对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人嘛,他是个乐观主义者。

朋友,你是哪一个呢?

1.请在原文的横线处填写一句适当的话。(10个字以内,注意上下文连贯)(2分)

2.三个人对花的态度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观。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针对以上一种或多种人生观加以点评。(50字左右)(4分)

 

1.示例:①应该说刺中有花。②虽然有刺,但花很美。(意思对即可)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①生活总会出一些难题,要人选择,要人解决。甘于平庸、陷于麻木的人,总是听任命运的摆布;悲观的人,总是患得患失,缺少斗争的勇气;只有乐观的人,能挑战不该害怕的,害怕应该害怕的,成为真正的勇者和强者。②悲观的人生态度是不健康的。悲观的人,看不到娇艳的花朵,只看到扎人的花刺;无视美丽,却放大了丑陋;不憧憬美好。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伊索寓言》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如《蚂蚁和蝉》就讽刺了好逸恶劳的人,对人们有教育意义。

B.诸葛亮一生多次用火攻取得战役的胜利,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连营七百里等。

C.武松是一位豪侠之士,他景阳冈打虎是“勇”的表现,醉打蒋门神是“义”的驱使,斗杀西门庆是“恨”的宣泄。

D.《朝花夕拾》回忆了众多的人物,如善良热忱的阿长、质朴方正的寿镜吾、正直严谨的藤野……这些形象都倾注了作者丰富真挚的感情。

2.请从下列名著精彩片断中任选一个,简要概述该情节的主要内容。(4分)

①武松斗杀西门庆

②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我选:      。情节:___                                               ___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3分)

双休日,小华正在家中紧张地复习功课,迎接即将到来的中考。他的好友小强带着羽毛球拍喊他一起去打球,小华想拒绝小强的邀请,又怕伤了两人的感情。请你为小华拟写一段话委婉地表示拒绝。

 

查看答案

默写(10分,以回答最好的5道题计分)

1.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李白的《行路难》中,表明了诗人想要施展政治抱负,相信自己必有远大前程的句子是:“                                             。”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哲理的名句是                                         

5.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朱自清《春》)

6.杜甫《望岳》中的“                                 ”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

7.少壮不努力,                 

 

查看答案

题目:我眼中的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中可填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中的任一人,也可以是只有一面之缘却印象深刻的人生过客,甚至是你本人。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其形象鲜明,饱满。

3.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主题明确。

4.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16分)

乡韵自多情

①河南,是一块戏曲       的厚土,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乡亲们热爱戏,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想看戏。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②日常生活中,乡亲们要找到看戏的理由很多。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庆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搭台唱戏。听说哪个村子“玩戏”,周围的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人们不请自到,早早去争取占个好位儿,看得清楚,听得真切,过“瘾”。戏演完了,曲终人不散,有的人还要到后台看看自己喜欢的“角儿”。

③有些戏迷,每年农闲的腊月正月二月,都要张罗着请各地有名的戏班到本地来唱戏。戏有了名,角儿一出名,就要“拿堂”。有时那张罗家儿不仅白掏力,还得往里赔本,为请一台好戏不知要跑多少趟,赔笑脸说好话送钱物,把好戏名角儿请来可是老不容易,能看到家乡排排场场唱起了大戏,父老乡亲美美地听戏看戏,请戏的人心里别提多得劲儿了!

④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在音乐舞蹈不发达的地区,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那就唱戏。平时,田间地头,锅台边,猪圈旁,常有人或轻吟浅唱,或放声高吼,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凄或明亮,都直接地、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

⑤社会大舞台,人生一台戏。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剧目里,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表述了多少情意绵绵,演出了多少慷慨悲歌。多少年来,乡亲们在戏曲的芳香里沉醉着。在戏里他们认识了杨家将,结交了黑老包,知道了抓不到奸人不煞戏——正是这戏曲琼浆的滋养,使父老乡亲质朴善良,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⑥唱戏,唱跑了忧愁,唱来了欢愉,激发了善良正直,唤起了浓浓乡情。一个台湾老兵讲,他大半辈子没学会哭,可是近来一听豫剧就掉泪,光想哭,想娘,想家。在美国,我遇到了一位已经是上流社会人物的河南老乡,他郑重地托我办一件事——把家乡戏的录音带寄一些来。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甚至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细细看他时,发现他的眼里分明有泪花在闪……

⑦乡亲乡韵自多情。广袤的中原大地,不仅能够长出金色的小麦和稻谷,而且也成就了豫剧、曲剧和越剧。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能把人的思想拉回遥远的故乡。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都在戏里……

1.给第①段横线处填入一词(滋润、滋养、浸润)(2分)

2.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戏,列举出3种剧种。(3分)

3.根据第③段内容。解释“拿堂”一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4.第⑤段写到了“戏曲琼浆的滋养”,从文中看,戏曲给人们的“滋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5.第⑥段讲述台湾老兵和在美国的河南老乡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3分)  

6.从全文看,“乡韵自多情”的“情”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