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理解(36分) ㈠伤仲永(13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

阅读理解(36分)

㈠伤仲永(13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4分)

乡秀才观之(         )             指物作诗立(            )

稍稍宾客其父(            )          日仲永环谒于邑(           )

2.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3.下列句子,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3分)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F父异焉

4.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2分)

 

1.全  完成   把…..当做宾客  通攀 牵、引 2.①马上写下四句诗歌,并且自己提上名字。   ②从此能指定题目叫他作诗马上就能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的地方。 3.ABC       DEF 4.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表回答问题。(4分)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卡通书

112

56%

时文杂志

32

16%

武侠小说

30

15%

文学名著

26

13%

 

1.从表中可得出一个结论,即                                             (1分)

2.看了这一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查看答案

小清要求电视台为他播放一首歌,说法最得体的一句是(     )(2分)

A.我的好友小伟今天起参加中考,我衷心地祝愿他考试成功。您为我播一首歌献给他吧!

B.我的好友小伟今天起参加中考,我衷心地祝愿他考试成功。我想您一定会乐意播放一首歌献给他的。

C.我的好友小伟今天起参加中考,我衷心地祝愿他考试成功。希望您为我播放一首歌献给他,好吗?

D.我的好友小伟今天起参加中考,我衷心地祝愿他考试成功。请您为我播放一首歌献给他,好吗?

 

查看答案

《孔乙己》、《蒲柳人家》、《变色龙》、《热爱生命》这几篇小说,为我们讲述了生动的故事,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写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简述其性格特点。  (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名言,说说“火炬”与“蜡烛”的寓意有什么不同。(3分)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萧伯纳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5分)

奇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对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姑夫说:“我供他!”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候,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里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扭头一看是爹。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摔死算啦!”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不是么?

1.选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            (2分)

2.选文第三段画线的句子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3.选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作用是            (2分)

4.选文依次写“文”“爷爷”“赵伯”“姑父”求爹让“文”复读,其构思技巧是:                       。(2分)

5.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面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处理?(3分)

6.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