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与品味(16分) 山市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

文言文阅读与品味(16分)

山市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1.解释划线的字。 (2分)

(1)城市依稀而已。                    

(2)数至八层,如星点。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2)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3分)

A.山市,就像海市蜃楼一样,是大气层中的光线折射而形成的幻景。

B.本文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

C.本文悬念起笔,以情衬景,由粗及细、详略得体。

D.结尾再提山上的“鬼市”,补写一笔,照应开头,是全文的高潮。

 

(1)依稀:隐隐约约(2)裁通 才 仅仅 1.(1)没多久,(又出现)高墙,(城上)带有矮墙,连绵六七里,居然(是一座)城池。(2)不久,风住天清,一切都没有了,唯独有一座高楼,直达霄汉。 2.时间顺序  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 3.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小题。(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2个字)(3分)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四川首个大气成分观测站最终选择在成都。

根据中国气象局大气站网建设的要求,四川省上报了绵阳基准站、绵阳多普勒雷达站、成都市观象台和成都联益大厦四个候选站址的环境状况、气候状况的基本信息。中国气象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服务中心专家考察组最终选择成都做为大气成分观测站点。

据悉,此站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计划在全国大气成分观测站网布局调整计划中的一个站点。此外,全国还将另建9个大气成分观测站。从而形成有30站组成的大气成分观测网,为中国的大气成分观测、预测以及国家气候与外交谈判、区域大气污染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

  

 

 

 

 

 

 

 

 

 

 

 

 

 

查看答案

生活中的语文:(4分)

仿照下面两则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示例l: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示例2:提示语:(花木旁)禁止攀折花木,违者罚款!

改写为: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1)提示语:(阅览室)请不要大声喧哗。

改写为:                   

(2)提示语:(草坪)严禁践踏草坪。

改写为: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共9分)

1.                   ,夜泊秦淮近酒家。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3.曹操的《观沧海》中,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句子是                                              

4.“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写出体现游子思恋故土、思念家乡的一个古诗句: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我们周围的事物、对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做出自己智慧的判断。   再把它加到技能中去,这样就   有技能,     有判断能力,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社会一定会非常欢迎你,     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有能力的人。

A.如果 既又因为

B.所以要么要么因为

C.如果要么要么因此

D.所以既又如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