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作文。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进入倒计时。回首...

按要求作文。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进入倒计时。回首逝去的日子,数不清三年初中生活中留下的多少欢乐,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惆怅。但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多的“驿站”,这一个个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现在,就让我们对三年来的人生轨迹来一番回顾吧!

请以“回首”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按中考评分标准给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5分)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的一、二句作者运用“绕舍”“遍绕”“日渐斜”等词,写出了怎样的情景?(2分)

2.诗的第三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平中见奇,请加以赏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颠  僧

明州妙音僧法渊,为人佯狂,日饮酒市肆,歌笑自如。丐钱于人,得一钱即欣然以为足。得之多,复与道路废疾穷者。能言人祸福,无不验,人疑其精于术数,故号“渊三命”。发言无常,及问之,掉头不顾,惟云“去,去”。有丧之家,必往哭之,葬则送之。无贫富皆往,莫测其意,人以为狂,又号曰“颠僧”。大觉禅师初住育王,开堂,僧倔然出问话,人莫不窃笑。大觉问:“颠僧是颠了僧,僧了颠?”答云:“大觉是大了觉,觉了大?”大觉默然,众皆惊愕。一日,忽于市相别,携酒一壶,至郡守宅前,据地而饮,观者千余人。酒尽,怀中出颂一首,欲化去,众皆引声大呼云:“不可于此!”遂归妙音,趺坐而化。颂曰:“咄咄,平生颠蹶。欲问临行,炉中大雪。”真相至今存焉。

【注】①明州:宁波古称。妙音:寺名。②趺(fú)坐而化:盘腿打坐,灵魂升天而死。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得一钱即欣然以为(满足)

B.发言无(平常)

C.为人狂(假装)

D.人莫不笑(偷偷地)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人佯狂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

B.丐钱人每自比管仲乐毅

C.有丧家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D.据地饮长跪谢之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得之多,复与道路废疾穷者。

②无贫富皆往,莫测其意,人以为狂,又号曰“颠僧”。

4.从文中看,颠僧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4分)

 

查看答案

碳捕捉和封存技术

①节能减排,走低碳发展道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佳方案。因此,如何减排二氧化碳的新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其中碳捕捉和封存技术开始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②为了避免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可以首先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进行碳捕捉。琼·吉宾斯博士说:“碳捕捉首先是通过金属片‘清洗’发电厂排放出的尾气,把二氧化碳‘捕捉’下来;接着是让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一个加热塔的蒸汽加热,得到更纯的二氧化碳;最后是将气体通过压缩塔,得到方便运输的压缩二氧化碳。通常,捕捉一吨碳的成本约60美元。但在中国,我预计成本可能降至40美元/ 吨。”中国华能集团的蒋敏华表示,公司将于今年在上海启动第二个碳捕捉示范项目,每年捕捉10万吨二氧化碳,然而高昂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进程。

③碳捕捉后,将捕捉下来的碳,用一定的方法埋入地底或海洋,封存起来,进行碳封存。据了解,目前二氧化碳的封存技术分为“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两种。适合封存二氧化碳的地质结构包括油田、气田、咸水层、无法开采的煤矿等。据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性质稳定,若地质封存点经过谨慎选择、设计与管理,注入其中的二氧化碳99%可封存上千年。

④但是,现在科学家们还无法保证封存的二氧化碳不会泄露出来。所以,封存二氧化碳,最主要的是要有大片的空地,这样才可能把二氧化碳存储在地下。另外,一定要进行地质勘探,不能封存在地震多发地带,万一发生大地震,二氧化碳泄露出来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⑤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调查,全球油田中大概可供9300多亿吨的二氧化碳埋藏,这相当于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的45%。据预计,“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应用能够把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20% 至40%。

⑥除了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还可以实现一定的商业价值。被捕获的碳可以用于石油开采、冶炼厂,甚至汽车业。在全球范围内,最早成功实现“碳捕捉与封存”试点项目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证实,在油田里灌入二氧化碳,可以使得石油的采收率提高40-45%。

⑦碳捕捉和封存技术仅仅是一种储存以避免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的技术手段,它并不是控制二氧化碳的最佳途径。现在人们要做的,关键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利用生物质跟煤混合燃烧,这样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降低10%至20%。目前来看,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是增加燃烧效率,还可用混合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根据文意解释,什么是“碳捕捉和封存技术”? (3分)

2.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①文中引用琼·吉宾斯博士的话,是为了具体说明碳捕捉技术的流程,以及这一技术简单可行,价廉物美。

②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二氧化碳之多,为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前景。

3.从文中看,采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哪些好处与不足?(4分)

4.在目前状况下,你觉得一个国家应该怎样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请结合文意,分点概括回答。(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在阳光里打盹

亚亚

阳光移步到了窗台,越来越暖和了,仿佛一盆炭火渐次移到跟前。寒冷、阴晦的冬天被这阳光一掌就推出去了。坐在阳光下,阳光仿佛熨着打皱了的心思。心绪蔓延,犹如萋萋春草;也可以歇歇,打打盹。阳光是温暾、慈祥的,没有什么比冬天的阳光更让人觉得温暖,更能让人卸下警惕的藩篱。冷风是可怕的,冷雨也让人心烦,唯有冬天的阳光让人温暖,让人可以把疲惫、沉重暂且放下,在阳光里安详地打盹,然后再上路。

某日午时,推开办公室的门,我一下被眼前的景象感动了。我的同事安详地打着盹,阳光温暖、静谧地包围着他。我蹑手蹑脚,不敢有一丝打搅。我们都太需要让心灵停歇了。在寒冷的冬天我们需要阳光照彻。

我母亲说过,冬天的阳光是件棉袄。那时,当寒冷的冬天在我们那个村庄无遮无拦时,母亲就会挥挥手说,去日头里晒晒,比穿件棉袄强,在屋里会冷到心里去。

母亲的感受是准确的,她明白心冷才是真正的冷。我和弟妹们都会跑到背风的墙根下,那里阳光总是暖和的,蹲在那里仿佛蹲坐在火盆旁。村庄里许多人都会交替着来到墙根下晒太阳,大伙仿佛聚集了一股力量,然后精神抖擞起来。寒冬的阳光仿佛一位慈祥的母亲抚摩着墙根下的每个人,在冬日阳光的安抚下,我们才能看见那一双双安定的目光。我们常常见到生义还有保耕等几位老人坐在阳光里打盹,阳光静静地披在他们的身上,他们一脸的安详,恬静、满足得仿佛一个孩子。那时,我就感受到了寒冬里阳光的慈祥与有力。

我相信寒冬一定不仅侵袭着我们的身躯。那天,朋友说,她那里已经下了好几天的雨了,好几天没见到阳光了,心情烦躁死了,什么也干不成,什么也不想干。她是个有思想的人,但现在寒冬打蔫了她。然而,几天后一个中午,她兴奋地告诉我,她那里出太阳了,阳光明晃晃的,使人心情舒适。她说好久没有这样舒适过了。她的声音明亮,一扫往日的疲惫与颓累。她说寒冬里的阳光真好,这阳光是上苍的恩赐,只有阳光会这样慷慨与无私,也只有阳光会这样温情地眷顾世间的一切,不管你多么贫穷多少失意。

我被她的话击着,长久地思索着。我记得美国作家梭罗说过,不管你多么贫穷,阳光一样照耀着你的窗户。他说,黄昏的霞光照射到济贫院的窗户上,如同照在富人家的窗上一样耀眼夺目。我读着这些时,一直被感动着。现在我又一次被感动了。

我的同事从阳光里醒来,精神倍增。他搓搓手,说,现在很想干点什么了,多么好的阳光呀,不干点事情都对不住这大好光阴了。他摊开宽大的手掌,笑得异常灿烂。

我被那一脸的灿烂深深地感染着。

我想,冬日里的阳光一定会让许多东西苏醒

(《散文选刊·下半月》2010年第12期,有改动)

1.题目“在阳光里打盹”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3分)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寒冷、阴晦的冬天被这阳光一掌就推出去了。

②我蹑手蹑脚,不敢有一丝打搅。

3.文中的“冬日里的阳光”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概括回答。(3分)

4.作者在结尾处写到“冬日里的阳光一定会让许多东西苏醒”,这句话照应着文中的哪些情景?(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3分)

周杰伦做客《鲁豫有约》,当看到雷锋的照片和描写有关雷锋的文字时,大叫“cool”,并问主持人鲁豫:“他也会唱歌吗?”主持人显然没有料到这种结果,只好打了个圆场。请你替主持人写句打圆场的话: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