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8分) ①常人的眼睛能感知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识别红、橙、黄...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8分)  

①常人的眼睛能感知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识别红、橙、黄、绿、蓝、靛、紫,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过渡色,总共约有60种。那么,动物的感色能力又如何呢?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

②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在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

③西班牙斗牛场上,斗牛士用红色的斗篷向公牛挑战,人们原以为是红色激怒了它。其实因为斗篷在公牛眼前不断摇晃,使它受到烦扰而发怒,如果换上别种颜色的斗篷,公牛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

④狗不能分辨颜色,它看景物就像一张黑白照片。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⑤我们人类的“近亲”猿猴也是色盲,过着平淡无奇的灰色生活。田鼠、家鼠、黄鼠、花鼠、松鼠、草原犬等也不能分辨颜色。长颈鹿能分辨黄色、绿色和橘黄色。鹿对灰色的识别力最强。有趣的是,斑马虽然是色盲,它却能利用色彩来保护自己。斑马和其他动物混在一起吃草,黑白条可以引起注意,因为在出现危险时,只要领头马一动,所有斑马会迅速逃走。当斑马奔跑时,黑白两色条纹的晃动使得捕食动物难以快速测定距离,斑马便可以安全逃脱。

⑥鸟类则不然。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辨色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的感觉。鸟在高空飞行需要找到降落的地方,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这样它们就能够抓住在空中飞行的虫子,能够在树枝上轻轻降落。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雄鸟常用艳丽的羽毛吸引异性。试想,如果它们感受不到颜色,那雄鸟还有什么魅力呢?

⑦多数水生动物都具有辨色能力。鲈鱼能感知颜色,生物学家用染成红色的幼虫喂它们,待其习惯以后,改用红色羊毛喂它们,鲈鱼竟然照吃不误。龙虾、小虾以及爬行动物里的甲鱼、乌龟和蜥蜴等,也都有色的感觉力。

⑧昆虫虽然属低等动物,但是它们的辨色能力比哺乳动物高明。据悉,蜻蜓对色的视觉感最佳,其次是蝴蝶和飞蛾。苍蝇和蚊子也能看见颜色。家蝇最讨厌蓝色,因而不愿接近蓝色的门窗、帐幔。蚊子能够辨别黄色、蓝色和黑色,并且偏爱黑色。勤劳的小蜜蜂生活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却是红色盲,红色和黑色在蜜蜂眼里没有什么区别。蜜蜂能分辨青、黄、蓝三种颜色,但橙、黄、绿在它们看来是一样的,它们也搞不清楚蓝与紫有何不同。可是,蜜蜂能看见人所看不见的紫外线,并能把紫外线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白色和灰色准确地区别开来。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2分)

2.用“∥”给②——⑧段分层。(2分)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3.②段中加点字“大多数”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4.从⑥段看,鸟的辨色能力有何作用?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1.动物的辨(感)色能力(1分)   逻辑顺序 (1分) 2.(3分),每处“∥”1分,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3.(3分),文章用“大多数”表示大部分哺乳动物是色盲,但也有少数例外,如长颈鹿能 分辨黄色、绿色和橘黄色(1分),去掉后就变成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色盲,与事实不符(1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4.(2分),鸟的辨色能力有助于它们在飞行时判断距离和形状(1分),有助于寻求配偶(1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10分)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3.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文章第②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请你举出一个典型事例。(2分)

5.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限于选文以外)(2分)

 

查看答案

下面语句强调了“庐山”并且情感表达最强烈的一项是      (   )(2分)

A.庐山让我着迷,让我难忘,让我浮想联翩。

B.庐山——让我着迷的山,让我难忘的山,让我浮想联翩的山啊!

C.让我着迷、让我难忘、让我浮想联翩的就是庐山。

D.庐山,就是让我着迷,让我难忘,让我浮想联翩啊!

 

查看答案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是    (      )

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没有一条河流能有这样清。           ,顺着水的方向向前漂移。

①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 ②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上小虫爬过的爪痕  ③长长的、像蒲草一样的叶子,闪着碧绿的光 ④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佩午囊、采百草等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

B.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C.京剧“国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宏,深受戏迷和中老年朋友的喜爱。

D.经过专家们评议,使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瓷摘得头筹,成为杭州的“民间国宝”。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于丹教授的主题报告非常具有吸引力,中途退场的听众真是凤毛麟角

B.长时间以来,对网吧的整治很难取得显著成效,无形中助长了一些违法经营者的嚣

张气焰,他们对国家的规定就更加置若罔闻

C.我们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D.国庆期间,山城重庆的美丽风光令国内外游人流连忘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