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座位和大脑的战争 孟庆德 聪明的基础是什么?聪明...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座位和大脑的战争

孟庆德

聪明的基础是什么?聪明的基础是我们的身体。身体冷了,要让暖起来,身体累了,要歇下来。暖起来是好的,歇下来是好的,于是把这好的送给大脑,大脑把好的记住,反过来更好地为身体服务。

记住是人类进化的一大要件。如果记不住,许多轻巧和便宜都会忘却,许多费过力气的事情又要重新做起,许多吃过的亏又要重头再吃,而人类从树上走到平地,势必还得从平地走回树上去。芳香是诱人的,所以鼻子前凸。坐下是舒服的,所以屁股上的肉厚,这可能都是记住的结果。

人类从一懂事就明白了,天地间是充满矛盾的。世上许多可以使身体受用的东西大多在人的身体之外,要想让那些东西服务于人的身体,就要走去把它拿来,一旦走动就会失去坐着的舒服,走去的过程不仅劳累,途中还很有可能遇到麻烦和危险,这些麻烦和危险若是足够大,很可能就会永远终结自己坐着的享受。既要把远方的东西拿来,又不失去坐着的舒服,最好能让别人代替自己迈动双腿,而自己代替那人坐着。于是,人类实现了一次大大的进化,聪明的大脑在这时候诞生了。

有人舒服自在,有人辛苦劳累;有人高兴,有人不高兴。不高兴可以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向对方学习,也想个办法让自己坐下来,让别人代替自己去走动;一种是颠倒一下世界,把坐着的拉下来,让自己坐到位置上去。前一种方法似乎不多见,后一种方法倒是世上的主要内容。

世界很大,能够提供给人们坐着的地方却不多,能够让人们坐得有质量的地方就更少。面对这种情况,古往今来至少有三种对待方式。一种是走的只管走,等到实在走不动了,才把那些坐着的人拽下来,自己上去坐一会。一种是自己虽然在走,但也不乏一个小小的坐的地方,虽然那坐的地方有些寒酸,不到万不得已,不敢想办法把坐的地方调换一下,万一弄不好,怕连原有的坐的地方也弄没了,这大概也是一种聪明吧。还有一种是已经有了坐的地方,而且坐得很舒服,为了保卫自己这坐的舒服,他在这周围布置了一重又一重的屏障,哪怕这屏障阻碍了人行,妨碍了交通,轻易不肯将屏障拆除。他让那些想要走得顺畅一些和想要来夺他座位的人拿脑袋来撞。

一方要撞,一方不让撞,时间长了,就要流很多血,这样的事情太伤眼睛,也给心脏带来太大压力。能不能把要由人走动去做的事让不是人的东西去做,让大家都能坐下来呢?人类在这里又有了一次进化,一大批聪明的大脑诞生了。

舒服的意愿一旦起了作用,大脑便飞速运转起来。自从大地上有了人,人类还从没有像最近100多年这样聪明,他们聪明到除了芬芳要由自己的鼻子去闻,除了烧鸡要由自己伸手去撕动嘴去咬以外,几乎可以坐着不动了。上帝不如人仁慈,人们正在往极致解放自己,他们把世上的一切都拿来为我所用,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坐着,他们走路要坐着,飞到天上要坐着,________________,甚至连进行战争都可以坐在那里进行大规模的杀戮。他们在遗忘了自己曾有过一条尾巴以后,很可能会遗忘自己还曾有过双腿。

世上的一切,能够拿来的,都被人们拿来了。人们一边尽可能让自己的身体舒适,一边疯狂进化自己的大脑。他们尽情地饕餮,大力地挥霍,他们拿出他们的机器手,拼命伸向地球。他们不知道,地球也是有身体的,地球的身体若不好受,地球也是会不高兴的。

于是我明白了,聪明,可能也是愚蠢啊。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2期)

1.聪明与身体有什么关系呢?(3分)

2.写文章常用问句,这篇文章也有,找出来体会其妙处,并把这妙处写下来。(3分)

3.在文中横线上再举三例,说明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坐着。注意语句前后连贯。(3分)

4.文章结尾说“聪明,可能也是愚蠢”,你同意这个说法吗?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生活来说明。(4分)

 

1.聪明的基础是我们的身体。身体冷了,要暖起来;身体累了,要让歇下来。暖起来是好事,歇下来是好事,于是把这好事送给大脑,大脑把好事就记住了,反过来更好地为身体服务。这就是聪明。 2.问句:①聪明的基础是什么?②能不能把要由人走动去做的事让不是人的东西去做,让大家都能坐下来呢? 问句有有疑问、设问、反问等形式。以上两问是设问,其妙处是能够引起读者注意,同时也让文章过渡自然,让文章流畅而不失波澜。 3.示例:潜入大海深处要坐着,做作业写文章要坐着,插秧收割要坐着。 4.答同意和不同意都可以,关键是要言之有理。 示例一:我同意这个说法。人类聪明,发明了塑料袋,好随时随地装东西,方便你、我、他。但是,不久,这塑料袋却造成了白色污染,这显示发明塑料袋是人类愚蠢的做法。 示例二:我不同意这个说法。不管怎么说,人类历史都是浩浩荡荡向前发展的,这得靠人类的聪明。袁隆平能够研究杂交水稻,解口人类吃饭问题,关键是他胸怀大志,坚持不懈,总结失败教训,遇到困难、挫折、打击勇往直前,这种精神品格也是我们人类永远的财富。这不就是聪明就是聪明,哪有什么愚蠢呀!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

打鼓

蔡程书

正月十一,宾州舞炮龙。

舞龙,须有锣鼓相助。

宾州城出名的鼓手数仁义街的瘦五哥。炮龙开光前,炮竹还没有炸响,各条街道锣鼓震天,宾州城里的人都能辨得出哪里是瘦五哥敲出的鼓声。鼓要和锣配合好,瘦五哥的特长就在于能够以自己的鼓点调动锣手和自己配合,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那“咚咚锵”的锣鼓声,被瘦五哥调得高低错落,节奏分明,特别有韵味。只要是瘦五哥打鼓,舞龙的人就有使不完的劲,舞动的龙就“呼呼”作响,格外威风。人们都说,宾州城仁义街的龙舞得最好。

这瘦五哥身高一米八二,体重却不足一百斤,身材瘦得像根葱。但他却能把一面大鼓整夜地擂打得震天响,这应该算是一个奇迹。

今年正月初四,瘦五哥对街道主任说,今年炮龙节我不打鼓了!

“你不打鼓谁打鼓!”街道主任以为瘦五哥开玩笑。

“我真的不打了!”瘦五哥说。

“县领导说,今年省城和其他地方大概有十几万人来观看炮龙,你是宾州有名的鼓手,你不出场怎么行!”

“这样我就更不打鼓了!”

“我扯你的蛋!”街道主任说。

初五后,这瘦五哥就人间蒸发了。“这鸟人哪里去了?十一晚找不见他怎么办?”街道主任急得直骂娘。

俗话说,大树底下不长草。在仁义街,由于有瘦五哥,其他人谁都不敢拿鼓棰。每年,瘦五哥有意让几个后生哥练练手,但只要瘦五哥在旁边,他们拿起鼓棰手就发抖。所以每年上阵就都只有瘦五哥。

“那鸟人真的不见了,肥三仔,你上!这几天先练一练!”街道主任没法了,只好临时点将。

这肥三仔算有些灵性,从初八练到初十,鼓竟然敲出些模样来了。

正月十一傍晚六点,炮龙开光前必须要打鼓,而那瘦五哥还是不见踪影。“肥三仔,上!”街道主任当机立断。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没有了瘦五哥,肥三仔心里就没有了压力,拿起鼓棰就猛擂,竟然也十分顺畅,颇有瘦五哥的神韵。

晚七点,仁义街的炮龙顺利开光。

肥三仔毕竟是新手,炮龙开光后舞了半条街,肥三仔就感觉腰酸手软,鼓声渐渐软弱。好在今年有大量外地来客参与,放炮的人特别地多,万炮齐轰,震耳欲聋,所以炮龙一直亢奋,舞手们都不在乎鼓声。

晚十点多,已尽兴的外地游客渐渐退去。炮声有了一些稀疏。这时,炮龙听不到鼓声,锐气大减。龙头蔫了下来。

“咚咚鼓咚咚,鼓咚咚鼓咚……”这时,沉默一时的鼓声又清脆地响了起来。

炮龙好似得到了神力,“呼”的一声昂起龙头,又凌空飞舞起来。

只见一个瘦得像根葱的身影,抑扬顿挫地舞动一双鼓棰,那姿态,比那乐队指挥还潇洒十分。

龙舞宾州,亢奋到正月十二清晨。

第二天,街道主任狠狠地朝瘦五哥的背上擂了一拳:“刁仔,你临阵打退堂鼓,你想丢我面子啊!”

瘦五哥也朝街道主任的背上狠狠地擂了一拳:“刁仔,该退堂就退堂,该出手也出手了,我丢你什么面子了!”停了一会,瘦五哥悠悠地说:“人们都习惯于该出手时就出手,可是就有人不知道该退缩时就退缩的道理!”

“你又想说我?”街道主任有些不高兴了。

“说你又怎么样!”瘦五哥不看主任的脸色,“其实,一条街,就是一条龙啊……”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0年第7期)

1.会读书的人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有同学读完这篇小小说后,归纳瘦五哥性格特点只用一个“怪”字。那么瘦五哥“怪”在哪里?抓住这一特点来写,目的是什么?(3分)

2.作批注,是很好的读书方法。请根据示例,给下面句子作批注。形式当然可以不拘一格啰!(6分)

示例:今年正月初四,瘦五哥对街道主任说,今年炮龙节我不打鼓了!

批注:故事起波澜了。这瘦五哥是说说而已吧,他不会真的如此吧!但愿如此。

⑴初五后,这瘦五哥就人间蒸发了。“这鸟人哪里去了?十一晚找不见他怎么办?”街道主任急得直骂娘。(2分)

批注:

⑵这肥三仔算有些灵性,从初八练到初十,鼓竟然敲出些模样来了。(2分)

批注:

⑶晚十点多,已尽兴的外地游客渐渐退去。炮声有了一些稀疏。这时,炮龙听不到鼓声,锐气大减。龙头蔫了下来。(2分)

批注:

3.文章两处描写瘦五哥不堪入目的外貌,请找出来。作者是在贬损瘦五哥吗?为什么?(4分)

4.第二天,街道主任狠狠地朝瘦五哥的背上擂了一拳:“刁仔,你临阵打退堂鼓,你想丢我面子啊!”——这句话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了街道主任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释】①蓏(luǒ):草本植物的果实。②燧(suì):取火器。③说(yuè):喜悦。④燧人氏:古代传说钻木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⑤鲧(ɡǔn):人名,夏禹的父亲。⑥禹(yǔ):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是远古夏部落领袖。他曾经治过洪水。⑦渎(dú):水流。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分)

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2分)

⑴人民不禽兽虫蛇(        )    ⑵必新圣笑矣(        )

3.短文中提到了好几个古代神话传说,请概括出来。(2分)

示例:巢氏构木筑巢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短文主旨句的意思。(2分)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要勇于创新,请以此内容引用或自创几句名言警句。(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4分)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注释】①羁泊:长期漂泊。②青楼:富人家的高楼。③旧好:老相好。④新丰酒:新丰产的美酒。新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东。⑤几千:几千文。

1.李白有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找出《风雨》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来。(2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探究性实践活动。(6分)

【材料一】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2010年第二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并公布国内50个重点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排名情况,南京名列榜首,其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游客满意度水平最高。

6ec8aac122bd4f6e【材料二】要浏览青岛美丽完整的城市轮廓,小青岛无疑是最佳的观望点。小青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北侧的青岛湾内,其海拔仅为17.2米,面积仅有0.012平方公里,距海岸721米。精巧可爱的小青岛形如古琴,岛上山岩峻秀、林木蓊郁、红礁碧浪。

【材料三】北京北海公园第十四届荷花文化节日前开幕。北海赏荷历史悠久,辽代就有北海植荷的记载。近年来,北海公园采取围堰排水、拦网阻鱼、回填土方、降低水位、改良土壤等措施引种中国传统精品荷花,使荷花映白塔的胜景得以重现。南门荷花湖植有太空莲、白洋淀红莲、大洒锦、友谊莲等,北海公园近日推出了泛舟嬉水赏荷摇橹船项目。

 

1.从内容上看,以上三则材料有什么共同点?(2分)

2.请你为材料三右边的图片写一句解说词。(2分)

3.选择家乡某处景点,向游客介绍,或记叙或说明或描写或抒情或诗意,自由灵活,目的是要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欣赏。(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藏羚羊:认识青藏高原的钥匙

刘务林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上的特有哺乳动物,中国文字记载很早就有这个吉祥、珍稀物种记录。

在《山海经》中记载有一种动物,名曰“酃羊”,从图形看,牛眼睛,马嘴巴,胸腹尾尖有须毛,腿健而偶蹄,尤其是所绘的一双角,直而长,生长于额顶,角有明显的环棱,角尖稍稍向前弯曲。这一切描绘与现代藏羚羊形象非常近似。同时,其名“酃羊”的“酃”(línɡ)字与羚羊同音。元明清时期,经常有大臣经青海到西藏,他们也曾亲眼见到奔跑的藏羚羊,并做了记录,称其为“独角兽”。在已发现的西藏早期岩画中,西藏西部日土县乌江乡境内塔康巴岩画上就已雕刻着藏羚羊的图像。

藏羚羊真正被社会更高度地认识大概也就是近30年来的短暂时间。我有幸在这20年内与藏羚羊结下了不解之缘,总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动力推动着我,每年都想见到藏羚羊。

由于西方有钱人发现了藏羚羊绒的特殊功能,这给藏羚羊带来了厄运。从一个在世界屋脊上生存了数百万年、种群达百万只以上的庞大群体,到一度几乎落入物种生存安全的谷底,仅有几万只。也算是因祸得福,这种高原精灵在世人的关爱下,一举被捧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原型之一,现在人们真正认识到了藏羚羊的价值,尤其它的科学和文化价值。

我深感幸运,交往20年的朋友一举成为“名人”,顿感过去几十年在辽阔的藏羚羊家乡——羌塘高原,所遭遇的每一次惊险都成为美好的记忆。我亲身体会了作为一个藏羚羊相伴物种的美妙:夏季的一天,我艰难地步行在羌塘大地上,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尽情呼吸着一尘不染的空气,宁静而空寂的大地送来阵阵泥土和嫩草的清香。我们看到,精灵的藏狐在耐心地等待猎物——鼠兔;藏羚羊母仔群体在喂奶、嬉戏、起舞;远方列队的西藏野驴,鱼贯而行,穿过大草原。

那是1987年的一个夏天,我与同事们初次进入藏羚羊的家乡,经过多次陷车后,又遇到一阵冰雹的“洗礼”。不多一会雨过天晴,太阳的光辉又洒向了大地。考察队员们正在体会和议论着高原瞬息变化的天气,从我们视野的低洼处冒出一群20多只矫健的公藏羚羊,他们像一队整齐的骑士,高举头顶的利剑,列队从我们几十米远的侧旁跃过。队员们个个为见到藏羚羊而兴奋,更羡慕能够自由驰骋在这块辽阔大地上的生灵。

打这以后,我与藏羚羊相伴了20年。在这20年里,我记录了它们的“吃、住、行、恋、舞,愁、苦、难、病、痛”。藏羚羊确实有着它们自己社会的情结,有着与同伴和敌害的恩仇。它们的确是羌塘大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人称之为羌塘三大家族(藏羚羊、野牦牛、西藏野驴)之一。它们在这辽阔、空寂的大地上,时而分成一列小队,时而组成一个温馨的家庭,时而又单打独斗。藏羚羊的存在,生动地体现了羌塘大地的活力,吸引了全世界人们关注藏羚羊和它们所生活的青藏高原的生态。

藏羚羊在生活需求中,爱好的是海拔5000米的宽阔草原。我研究藏羚羊,无法分开的是以藏羚羊为主的一系列生态生物链接,包括那里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同伴,人类经济社会对藏羚羊与其生存环境的影响,人类保护生态与藏羚羊的动机……藏羚羊成为认识羌塘大地自然生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一把钥匙。

(选自《森林与人类》2010年第6期)

1.这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藏羚羊的?(3分)

2.第二自然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3.第四自然段有一个词“因祸得福”,其中的“祸”指什么?“福”指什么?(3分)

4.、根据结尾段的描述,如果不保护藏羚羊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