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小题(12分) “量天尺” ①“光年”是天文学中一种长度计...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小题(12分)

“量天尺”

①“光年”是天文学中一种长度计量单位。在太阳系之外的星际空间,恒星之间的距离,通常以几十、几百、几千光年为计。在银河系之外的星系际空间的距离,近则几百万光年、上千万光年,远则几亿、几十亿光年。人们不禁要问,如此辽阔的距离究竟是如何测量的?

②首先一定要搞明白“光度”和“亮度”这两个内涵不同的词。光度是发光体本身固有的发光本领。例如,一个100瓦的灯泡,它的光度就是100瓦。亮度则是观测者看上去的明亮程度,与发光体的距离有关。100瓦的灯泡,放在距离10米处,看上去很亮;若改放在距离100米处,看上去就暗多了。根据物理知识——亮度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远了10倍,亮度暗了100倍。距离100米处的100瓦灯泡,看上去亮度只有1瓦。在知道这只灯泡的光度确系100瓦的前提下,再将它置于还能看得见的远处,只需测定它的亮度,就能依据“距离平方的反比”定则,准确推算出远处灯泡的距离。我们可以将已知光度的灯泡称为一个“标准烛光”。天文学家领悟到可以运用类似的“标准烛光”方法去测定天体之间的距离。然而,在茫茫宇宙中,能够成为“标准烛光”的天体是什么?

③现代天体物理学已知,宇宙中发射最强光度的单个天体是超新星爆发。早在30年代,已确认一个稳定的白矮星的质量上限是 1.4个太阳质量。因此得知,I型超新星的前身是个 1.4个太阳质量的白矮星。根据天文学中的质量-光度关系,知道了质量,也就准确地知道了光度。到20世纪末,又进一步得知,I型超新星中有一个次型Ia型,其光度的均匀性更好。这样,天文学家终于获得了新的“标准光源” ——Ia 型超新星,一款适合测量深空距离的“量天尺”。

1.第①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分)

                                                                          

2.文章用什么方法让读者搞明白什么是“光度”和“亮度”的关系?(2分)

                                                                          

3.有人认为,下面句子的表述不够简洁,划线的词可以删去。你认为是否要删除?如必须要删除,应该怎样删除?(4分)

在知道这只灯泡的光度确系100瓦的前提下,再将它置于还能看得见的远处,只需测定它的亮度,就能依据距离平方的反比”定则,准确推算出远处灯泡的距离。

                                                                          

                                                                          

4.Ia 型超新星为什么适合作为测量深空距离的“量天尺”?(4分)

                                                                         

                                                                          

                                                                         

 

1.承上启下。(2分) 2.举了一个100瓦的灯泡的光度和距离的关系来说明。(2分) 3.可以不删。“确系”强调100瓦数据要准确无误,“还能看得见的”准确说明放置的最远距离范围,“依据‘距离平方的反比’定则”,明确告诉读者推算的方法。如果必须要删除,可以将“确系”和“依据‘距离平方的反比’定则”删除,前者删除后并不影响表达的准确性,后者可以依据上文明确推测方法。(意思对即可得分。4分) 4.发出的光强度大(2分);光度的均匀性更好(2分)。(4分) 5.不是。这些材料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从结构上看文章采用了总分总形式,文章有一条感情线索。(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分。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春》选段,回答小题(12分)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有人说第②段画线句朗读时声音要一句比一句低一点。你觉得这样处理好吗?为什么?(4分)

                                                                        

2.下面诗中所描写的景象和上文哪一段有相似之处?相似点是什么?(4分)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如果将第⑤段中画线句改为“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混合着”,你觉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查看答案

课外阅读(14分)

阅读《繁星?春水》,回答问题。(6分)

1.下面对《繁星?春水》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对母爱、童真、自然的赞美是作品的主题。

B.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

C.作品中也有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

D.《繁星?春水》中有诗歌也有散文。

2.有评论说,下面一首诗是《繁星?春水》中最美的篇章之一,你觉得美在何处?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明月的大海里。

3.根据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回答问题。(8分)

①你最喜欢汤姆什么性格?请结合具体情节说一说。(不能举《海盗生活》和《洞中历险》)(4分)

4.《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结合《男生贾里》,说说阅读这两部作品后,对你今后写作“童年生活”题材作文的启示。(4分)

 

查看答案

把下列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划线字的注音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有这样一首kuài(▲)炙人口的散文诗:“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思念我祖国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那真zhì(▲)的、zhōng(▲)爱深(▲)的母语!是它给了我们希望和力量,我们决不能(▲)渎自己的母语。”(《汉字的魅力》)

汉字

 

 

 

注音

 

 

 

 

查看答案

请以“我心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45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完成小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①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①欲界:佛教三界之一,即人间。②康乐: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山水诗派创始人。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或短语。(2分) 

沿阻绝(           )                 虽乘御风 (         )

俱备(           )                 夕日欲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有人读了甲文,能大致估算出文中船速,你知道多少吗?请说明理由。(2分)

4.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两文 绘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甲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与乙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都是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美景的。

B、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鸣”,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C、甲文作者写山之高、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烘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是正面描写,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D、乙文作者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5.好的作家必定是一位调色高手。甲乙两文写景都讲究色彩搭配之美,请结合两文有关内容分别加以阐述。(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