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8分) 今年我们将迎来祖国60周年大典,学校准备举办“歌唱祖国60...

综合性学习。(8分)

今年我们将迎来祖国60周年大典,学校准备举办“歌唱祖国60华诞”大型文艺晚会。请你参与晚会筹办的部分活动。

(1)晚会现场布置。请为舞台两边写一对条幅标语(体现主题,字数相等,不必严格对

仗)。(2分)

迎国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庆华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加合唱团排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合唱团必唱曲目。当你在演唱国歌时,国歌中最令你震撼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为什么?(3分)

句子:                                                                                                                                     

原因:                                                            

(3)主持人开场白撰写。请你根据下边的提示并结合晚会预设的情境补写出主持人的开场白。(60字左右)(3分)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今晚华灯璀璨,夜色宜人!我们欢聚一堂,共庆祖国60华诞。60年的沧桑岁月,我们的祖国                                                                         

 

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7分)(每空1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最能体现农民辛苦的两句是                 ,               。

(2)《商山早行》中描写游子思乡的梦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陈涉世家》一文中表现了陈胜敢于冲破尊卑等级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束缚,反抗权贵的叛逆性格的句子是:                                                       

(4)在新学期开学典礼大会上,一位教师在发言结束时说到:“转危为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让我们用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

B.《雨说》中的“雨”的形象及种种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

C.《星星变奏曲》一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

D.《蝈蝈与蛐蛐》描绘的是春夏秋冬四季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

 

查看答案

古诗默写。(10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                          )

2.(                 ),西北望,射天狼。

3.(                  ),自缘身在最高层。

4.(                 ),五十弦翻塞外声。

5.晓镜但愁云鬓改,(                 )。

6.(                 ),月有阴晴圆缺。

7.无可奈何花落去,(                   )。

8.浊酒一杯家万里,(                  )。

9.(以下默写古诗全文。两首任意选择一首进行默写。4分)

《赤壁》(杜牧)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查看答案

大展拳脚:作文(35分)

请以《我可以选择             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

(1)补全题目。

(2)文体不限,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⑷为了保证内容的充实,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博古通今:文言文阅读(11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业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有良田美池桑竹

C.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

D.便扶路寻所志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4.、阅读思考,简要回答:(3分)

(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的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