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论语>十则》完成10——14题。(2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一)阅读《<论语>十则》完成10——14题。(2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 从以上语录中找出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4分)

2..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4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不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3..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用法与其它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4分)

A.学而时习之。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思而不学则殆。

D.其不善者而改之。

4..翻译下列句子。(每题2分,共6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 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 (3分)

 

1.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2.B 3.C 4.(1)(2分)学习并时常复习,不也是快乐的吗?(得分点为:时,说) (2)(2分)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得到新的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得分点为:温故知新,可以) (3)(2分)经历寒冷的冬天,然后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得分点为:岁,后凋) 5.“温故而知新”的人。(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12分)

(1)不亦乎:              (2)不习乎:             

(3)诲知之乎:            (4)吾日三省吾身:         

(5)学而不思则          (6)士不可以不弘毅          

 

查看答案

古诗积累(12分)

(1)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③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论语》)

                                  ,是知也。(《论语》)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

⑥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2)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B.兴尽完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花落去。

E.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F.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21——25题。(18分)

走出地平线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周遭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圆是重合着的,是天和地热吻时留下的痕迹。自己作孩童的时候,看到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骥之辔了。反正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和憨拙的气力,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的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在村头的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及至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到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这样不离不弃,如影随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越是诅恨它,就越要揣摩它们。我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暗天气中就不是;在孩子眼里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诅恨一个原来没有的事物,其实是在诅恨你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子——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的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人,只有感到圈子的存在,才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伸,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无边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事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会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们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又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处都是地平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向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叫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谢忱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一世如藏身巨蚌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冲破思想的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平线,但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见地平线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1)庇护(    )      (2)憨拙(    )    

(3)诅恨(    )       (4)巨蚌(    )

2..文章第1段中,“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你认为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3..作者在少年时追随地平线而对其产生诅恨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4..随着自己认识的加深,作者对地平线又有新的认识,所以作者说:“人,只有感到圈子的存在,才能走出圈子。”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5..作者由对地平线的诅恨,转化为对地平线的谢忱,你认为这种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试概括一下。(4分)

 

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5——20题。(18分)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它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他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他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他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的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她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拍板,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它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亲的针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的“孔”,可他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针起钮扣来,像是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一句中加点字 “骄傲”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这里是________词。(感情色彩)(2分)

2..“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这句用“嘀嘀嗒嗒声”来衬托屋里的安静,我们平时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当一种单调而细小的声音传入你的耳中,你就会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宁静。请举一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不相信视力下降的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她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这段话中连用几个“再次”并且将穿针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儿子“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为什么不写他扭过头看见母亲?如此安排有何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反反复复也未能将线穿进针眼里,儿子只一句“妈,我来帮你”,母亲就完成了这一工作,并且“笑纹如花”,这是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你认为儿子今后会怎样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0——14题。(11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 (3分)

 ①沿溯阻绝  绝:A.断绝  B.极、最    C.缺乏   D.穿过     (    )

 ②有时朝发白帝  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    )

 ③水落而石出者    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    )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日出而林霏开    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    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        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        在那里飞流冲荡

4..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2分)

5..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甲】                                                                              

【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