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14—17题。(20分) 母爱的温度 (1)我10岁时,她偷偷塞给...

阅读下文,回答14—17题。(20分)

母爱的温度

(1)我10岁时,她偷偷塞给我的糖块要比给弟妹们的还多;我13岁上初中时,她常步行十几里路给我送来饭菜;16岁我考入中师,她逢人就夸我聪颖好学;我22岁结婚时,她不顾儿女们反对给我准备了丰厚的嫁妆;我34岁被丈夫抛弃时,她曾拿着菜刀为我拼过命讨过说法;到我40岁以后,她仿佛变成了我的孩子,紧紧依赖着我舍不得离去……

  (2)别人都说我们母女情深,可我知道,她是我的后妈,也不曾忘记她以前对我的不好。

  (3)她嫁给爸爸时带来四个孩子,四个孩子跟我的年龄不上不下。她懒得叫我的大名,一口一个三丫头,叫得我真跟个丫头似的低眉顺眼,忍气吞声。我为哥哥姐姐们洗衣做饭,为弟弟妹妹们梳头叠被,她还不满意,常常是手叉在腰里骂上半天。

  (4)她一辈子争强好胜,一辈子不说软话,一辈子不肯吃亏。这么一个强硬的人,却在去年病重时,泪水涟涟地拉着我的手反复提起一件关于鸡蛋的往事。

  (5)她以为我当时年幼如今早已忘记。那天是她第一次给我吃鸡蛋,那天是她第一次紧紧地搂抱我,那天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的开始,这么重要的事情,我怎会忘记?

  (6)30多年前,鸡蛋是那么稀罕,可那次父亲竟一下子捎回五个熟鸡蛋。在饭桌上,她小心仔细地剥开蛋壳,每剥好一个鸡蛋,她都会放在鼻子前深深地吸口气,说:“好香啊!” 【A】然后再一一递到她的四个儿女手中,一边幸福地欣赏他们狼吞虎咽,一边不时地骂道:慢点吃,噎不死!

  (7)最后,她把剩下的小鸡蛋扔到我面前。我小心地剥开,正准备一口吞下时,突然想起我那升了天堂的母亲,又想起刚才她嗅鸡蛋时陶醉而又贪婪的神情,我强忍着口水掰了一半分给她吃。【B】她惊诧了片刻,继而一把搂住我,当我回头时,却看到她满脸的泪水

  (8)此后,她看我的眼神温柔了许多,甚至当着她亲生儿女的面亲我的脸蛋,说我是她最贴心的乖女儿。很长时间,父亲和我都无法适应她突然的转变。

  (9)不敢辜负这么一个厉害女人的爱,我亦从心底去爱她:心疼她,为她洗脚搓背,为她勤奋学习……而她,也像是把对五个儿女的爱全集中到我一人身上,即便我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在长达40多年的共同生活中,我们早已融为一体。

(10)子女都工作后,她的四个儿女其实都过得比我好,她却固执地挤在我不足70平方米的房子里,为我训骂孩子,为我与邻居争吵,甚至把兄弟姐妹们塞给她的生活费悄悄攒起来给她的外孙做学费。

(11)去年她过世后,我常想:“为什么我们的感情比有血缘关系的母女还深?”很久很久,我才明白:我们一直以为母爱是无私的,并心安理得地享用它,却从来不曾想过母爱也是有温度的,你用冷心去触摸它,它是低温的;你用热心去触摸它,它才会燃烧得更炽烈。                                       

(选自阅读网 ,本文有删改)

1..

概括“鸡蛋往事”的内容(25字以内),并说说这件事在文中说明了什么。(5分)

2..

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对文中描写母亲的【A】【B】两个画线句加以品析。(4分)

3..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4..先说说文章(11)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再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8分)

 

1.(5分) 内容:(3分)母亲故意给我小鸡蛋,我却分了一半给她吃,让她很感动。 (2分)这件事说明这 “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的开始”,母亲对我的态度从此改变,母女关系从此变得融洽。(意合即可) 2.(2分)【A】句:句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出了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和一个 母亲的幸福感,又表现出了母亲性格的泼辣。 (2分)【B】句:“惊诧”是继母对“我”分鸡蛋给她的行为感到吃惊,然后用“搂住我” 来表示自己的激动,此句表现了我的举动让母亲既吃惊又非常感动的情形。 3.(3分)(1)性格争强好胜,泼辣,比较急躁; (2)是一个慈爱的母亲; (3)爱养女超过亲生儿女的母亲; (4)也是一个需要关爱的母亲。(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4.(4分) 含义: (1)爱是两颗心的相互温暖,而不是用一颗心去焐热另一颗心。  (2)以心换心才会得到真爱。 (3)母爱虽然无私,但也需要爱的温暖。(答对二点即可) (4分)启示:(1)我们要多多关爱父母,疼爱父母。 (2)爱不仅仅让我们享受,我们还要懂得感恩与回报。 (3)他人的任何帮助,任何关爱都不要心安理得,付出的人也需要理解和理应得到尊重。(答对其中二点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0--13题。 (15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各项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无从致书以观      (2)门人弟子填其室

(3)持汤沃灌          (4)腰白玉之环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文中具体从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

4..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收获?(3分)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蒹葭》)

(5)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6)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被赋予“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新意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李白《行路难》中常被人们用来激励自己或他人努力实现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探究。(8分)

九年级开展“直面地震”的主题教育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新闻链接】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9级地震。地震导致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爆炸,造成核辐射大量泄漏,引发了日本民众的恐慌。

(1)右面是国际核电离辐射标志图。请你写出此图标的两点含义。(2分)

6ec8aac122bd4f6e

(2)请你仔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从中概括出可供我国防震救灾借鉴的三条经验。(3分)

【材料一】

日本为了防震救灾,先后制定并实施了《灾害对策基本法》《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和《建筑基准法》。

【材料二】

日本各地,如只有10万人口的千叶镰谷市就建造了5座40吨的耐震储水池和水井,配置了发电机,还设置了3个防灾仓库,北部小学的仓库长期储存防灾食品64580份、饮用水4500份、帐篷12顶、担架60副、药品48箱、毛毯2440床等等。宫城县政府在16所中小学和3所幼儿园设置了25个避难所和11个临时救护所。很多家庭、学校都备有“地震应急包”(内有干粮、水、保温雨衣、防灾兜帽、多功能应急手电、高频哨、蜡烛、火柴、药品等生活及自救必需品)。

【材料三】

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行动,以提高学生防灾的实际技能。日本各校还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还请防灾教育专家或当地消防员来校指导,总结每次训练的经验和不足,以便下次演练时改进。

(3)请你为这次“直面地震”主题班会活动拟一条主题口号或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3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1)《西游记》中作者______通过孙悟空     (情节)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蔑视皇权、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

(2)请写出下面文字中“他”的姓名,并概括写出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是梁山好汉,每有战斗,就赤膊抡斧,冲锋陷阵。他不止一次大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直到最后喝了毒酒,他还说“死了只是哥哥身边一个小鬼”。

 

查看答案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12字以内)(3分)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潼南“三色”旅游走红,特别是杨闇公烈士陵园、杨尚昆同志旧居等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重庆主城和周边区县等地的近十万游客。红色旅游逐渐成为市民节假日出游的首选。                   ——《潼南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