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1)______ ▲▲__...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1)______ ▲▲___________,则无败事。 

(2)_______ ▲▲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 ▲▲_____________   

(4)也不愿意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______ ▲▲___           

(5)针对中学生攀比成风的现象,可以借《送东阳马生序》中“  ▲       ▲     ”两句劝勉大家不贪图物质享受,勤奋乐学。

(6)辛弃疾的词句“  ▲            ▲       ”与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慎终如始  (2)路曼曼其修远兮  (3)吟鞭东指即天涯(4)(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每空错1字扣1分,不倒扣)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张学友演唱会”来到泰州,附近居民倾巢而出,场面非常壮观。

B.有些教授抄袭他人论文,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教育者形象。

C.肖华得了冠军,就对自己的同伴侧目而视,颇有点老子天下第一的劲头。

D.防止疫情流行,是大地震后灾区刻不容缓的大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泰州素有“凤凰城”之誉,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

B.纵比,即以一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作比,横比,则以此事物与彼事物相比。

C.名牌大学自主招生采用的“校长推荐制”是否公平?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D.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泰州的史册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田字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4分)    

泰州东城湖,有其清秀wǎn(     )丽的独特风姿。四月芳菲,夕阳中的东城湖,湖畔一棵棵柳树婆suō(   )多姿,倒映在泛起金色lián(   )漪的湖水里分外妖娆,你的心在这湖光水色里驰chěng(  ),于是,这一湖春意成了心底的浓浓诗意。

 

 

 

 

 

 

 

 

 

 

 

 

 

 

 

 

 

 

查看答案

生活是需要认真、需要努力的。一个人的志趣、情感、追求、理想、毅力、为人、工作态度、奋进精神、自立能力等等,都会在生活的细节之中表现出来,请以“我在努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3)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朱增泉的《文赤壁》,完成下列各题。(20分)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淹渍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文章略有改动)

1.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