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阅读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A.但少闲人(          )               B.相与步于中庭(         )

2.翻译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分)

                                                                         

3.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2分)

                                                                        

4.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2分)

                                                                          

 

1.只是  共同,一起 2.略 3.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被贬时的失落,悲伤,沮丧~~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探究(共8分)

时值冬日,天冷路滑,是交通事故频发的季节。为此,农场交通部门联合学校准备开一个以“我爱斑马线”的主题活动。 斑马线是马路上人行横道的标志。近年来,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教训惨痛。请你参加相关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探究下列材料,简要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一:据报道,2009年1月至10月,平谷区有近5人在过斑马线时遭遇车祸身亡,20多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材料二:据交警现场观察发现:约30%的车辆距斑马线很近时才减速让行,约40%的车辆由于行人已先让开而快速通过斑马线,约30%的车辆强行从斑马线上的人缝中穿过。

材料三:而一项来自行人的调查结果则显示:约20%的行人认为,斑马线上就该车让行人,不管前方是红灯还是绿灯;约50%的行人认为,走在斑马线上就安全了,怎么走都可以。

探究发现:                                                                  

2.活动二:下面有两条减少斑马线事故的建议,你最认同的是哪一条?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2分)

建议一:对违规者执行严厉处罚。      建议二:努力提高公民道德修养。

观点理由:                                                                   

                                                                            

3.活动三:请你仿照某风景点垃圾桶上的宣传语,以斑马线的口吻写一句温馨提示,提醒司机和行人在穿越斑马线时注意安全。(2分)

垃圾桶上的宣传语:你给我的不是施舍,而是一份爱心!

环境卫生100分==99个垃圾桶 + 您准确无误的1投!

温馨提示:                                                                 

4.你对一位已经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怎样劝说?(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计算机是一种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19世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

C、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

   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查看答案

读下列句子,然后按要求答题。(4分)

A.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B.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被蹂lìn的波兰。

C.在她眼里,月的阴晴园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D.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zhuó你的自私心。

⑴给A、C两句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       )   迭(     )

⑵将B、D句中的拼音写成汉字。蹂lìn(      )  zhuó(      )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写给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先从后面括号中选择一个词语或自己另选一个词语,填入标题横线处,使之完整(爸妈 ﹑老师 ﹑英雄﹑温总理﹑蚂蚁﹑未来……);必须书信格式;

2、格式正确,内容具体,并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文题二:宋濂少时家贫嗜学,历尽艰辛,终于学业有成;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在被排挤、嘲笑、打击中不绝望不沉沦,最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海伦·凯勒,一个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摸索的少女,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正由于生命里程中有困境,我们变得更坚强;正由于成长道路上无捷径,我们走得更坚实。

请以“成长路上无捷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可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注意结构完整,论证合理;或者写成不少于600字其他文体的文章(诗歌除外);内容具体;不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不该遗忘的“自省”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对它的解读是: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在改正错误以前,你得发现和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看来,这些先哲们早已将自省当作一种自学的行为了,他们所推崇的“自省意识”,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精神财富施惠于人类。

  可是,在这个日渐浮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裕,另一方面却是精神世界的极度贫穷——自省意识的缺失便是明证。每当我们惹了麻烦,做了错事,伤害了他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如何逃避责任;每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求职碰壁,壮志难酬等困境时,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实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而是习惯在悲伤、沮丧、悒郁、愤懑的同时,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却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沉的自省。于是,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

缺乏自省可怕,不正确的自省同样可怕。有些人一旦陷于失败或遭受打击,惟有自怨自艾,强吞下失利的苦果,从此一蹶不振。还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自省意识等同于严苛的自责,他们对自己求全责备,这只能助长自卑的心理,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加深内心的苦痛。

  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也不是求全责备,它是精神层面的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自省的前提是承认过失,即知其“失”,同时要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自省不是外在的强加,而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

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2.作者认为哪两种表现是“不正确的自省”?

                                  

6ec8aac122bd4f6e3.如果把文中的“我们”改为“你们”,表达效果会怎样?

                                  

4.“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请你结合下面任何一则链接材料,从“人”或“民族”的角度,具体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材料:

⑴巴金先生晚年写了《随想录》,对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行为进行反省,并将自己认为可耻的地方公之于众。这是对自己灵魂的无情拷问,是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有学者评论,此举凸显了知识分子的良知,树立了不朽的精神路标。

⑵1971年,前西德总理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时,为了忏悔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犯下的罪行,在被德国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下跪。他那跪感动了世界,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一跪。当时波兰的舆论称:“作为反纳粹斗士的勃兰特这一跪,使德国真正站起来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