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准备的器材有:杠杆、支架、测力计、刻度尺、细线...

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准备的器材有:杠杆、支架、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实验

次数

动力

F1/N

动力臂

L1/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m

1

1.0

0.24

2.0

0.12

2

1.5

0.1

0.5

______

3

2.0

0.1

0.5

0.4

 

(1)组装好器材后,杠杆如图甲所示,小明下一步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

(2)表中是小明测得的几组数据,第2次实验中空白处的数据应是______。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

(3)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是为了______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B.减小摩擦力

C.多次测量避免偶然性

(4)小明在实验完成后提出了新的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平衡条件是否还能成立?”于是他组装了如图乙所示的一套装置,进行实验,测出的数据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相符,你觉得原因可能是:______

 

右 便于测量力臂 0.3 F1L1=F2L2 C 杠杆的自重影响了测量结果(合理即可) 【解析】 (1)由图甲可知,杠杆左端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便于测量力臂;(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空白处的数据应是0.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3)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是为了多次测量避免偶然性,故选C;(4)杠杆的平衡条件适用于各种情况,实验测出的数据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相符,原因可能是杠杆的自重影响了测量结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同学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重、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他首先将弹簧测力计示数调零,然后分别组装成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滑轮组,依次进行了三次实验,探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

次数

物重

N

物体上

升的高

度(m

拉力

N

绳子自由

端移动的

距离(m

机械效

率(%

1

2

0.1

0.8

0.3

83.3

2

2

0.1

0.6

0.5

______

3

4

0.1

1.1

0.5

72.7

 

(1)请计算第二次实验时的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

(2)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得出: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越重,其机械效率越______(选填“高”或“低”)。

(3)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请你用物理原理或公式推导,判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与物体上升的高度有关:______

(拓展)按第一组实验数据,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则动滑轮重为______N,要使该滑轮组达到省力效果,则提升的物体重力不得小于______N

 

查看答案

小明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规律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一圆柱形物体A逐渐浸入到密度为ρB的液体B中,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由实验可知物体A浸没在液体B中时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甲、乙、丙可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烧杯底面积为100 cm2,不计烧杯厚度,当A浸没在液体B中后(液体未溢出),如图丙,烧杯底受到的液体B压力比未放入A时增加了________N,液体B对烧杯底的压强增大了________Pa

(拓展)小明将图烧杯中的液体B换为水后,又将物体A逐渐浸入烧杯中,通过记录物体A下表面距水面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示数F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

①请你根据图实验,将物体A下表面距液体B液面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示数F的关系用虚线绘制在图中;

______

②结合上述实验和图像可计算出液体B密度ρB________kg/m3(ρ1×103 kg/m3 g10 N/kg)

 

查看答案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数/N

2.2

2.0

1.7

1.7

1.9

 

 

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_____,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分析比较ABCD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_____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_____有关.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中液体密度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3)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N,金属块密度为_____kg/m3.(水的密度ρ1.0×103kg/m3g10N/kg

 

查看答案

小薇同学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探头进行了液体压强和浮力的综合探究。

1)紧密蒙在探头下端的橡皮膜,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它所受的液体压强越__________

2)实验时的情形如图2所示,比较甲图和__________图,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比较图2甲图和丙图,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__________有关;

4)小薇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挂着此探头继续探究:

向溢水杯中注水,直到溢水口水流出时停止加水,最后溢水杯中的水面恰好与溢水口______

用细线悬挂在弹资测力计下的探头刚好漫没,如图2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溢出的水全部流人小量筒中,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ml,此时探头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N探头从丁图位置不断缓慢往下放(细线足够长),排开水的质量_____(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一直变大     B.先不变后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查看答案

如图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压强计上的U型管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其调节的方法是_____(选填“A”或“B”),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A.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_____有关.

4)比较_____两图,可以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5)已知图丁中U型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10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差为_____Pa.(ρ1.0×103kg/m3ρ盐水1.1×103kg/m3g10N/k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