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 “...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    D.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A 【解析】 试题(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地震、海啸等会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 【解析】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大,所以指的声音的响度大,所以A错误,符合题意; B、墙壁是固体,固体可以传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四幅图中的物理实验或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立竿见影                               B. 水中倒影                               C. 杯弓蛇影                               D. 海市蜃楼

 

查看答案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明显还需要调整高度的是_____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____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_____。该成像特点可作为_____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2)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_____(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

 

查看答案

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②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1)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________是凸透镜,________是凹透镜.   

(2)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填写实验现象序号)

 

查看答案

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植物的表皮细胞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吗?请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