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两高度均为h的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2S、S。甲容器中装满有3×10–2 m3的水。(ρ水=1.0×103 kg/m3)
(1)求甲容器中的水的质量;
(2)往乙容器中注入密度为ρ0的液体,则最多能注入的体积为多少。
(3)将体积为1×10–3 m3的物体A浸没于装满水的甲容器中,将体积为2×10–3 m 3的物体B浸没于装满密度为ρ0的液体的乙容器中。已知乙容器中溢出液体的质量是甲容器中溢出水的质量的3倍。求ρ0的大小。
一辆汽车以30 m/s的速度向山崖前进,司机鸣笛后继续前进,5 s后听到回声,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活动中,小明组装好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实验。
(1)在组装器材时,是按照______(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在固定石棉网时,应处于酒精灯火焰的______(选填“外焰”、“内焰”或“焰心”)位置。
(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
①A图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
②B图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
(3)当水温升到88 ℃时,每隔l 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表:
①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漏填的数据是_________。
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丁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③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说明此时气压______(选填“<”、“>”或“=”)1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水蒸气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撤去酒精灯,发现水的沸腾停止,说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4)如图,A、B是该同学观察到液体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在液体中的上升过程,则______图是液体沸腾时的情况。
(5)如图乙所示,某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不同。
(6)某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表所示:
对于上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
B.只有第2小组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
C.只有第1小组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 ℃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凸透镜的_______上。
(2)如图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_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图示位置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像。
(3)在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 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4)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
通过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有一组数据是编造的,请找出_____ ______(写出实验次数及错误数据)。
(5)若要进一步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小明应更换一个焦距_______(选填“更大”或“更小”)的凸透镜进行对比实验。
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实像,请画出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