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和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1)v=s/t;刻度尺;秒表; (2)较小;斜坡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 (3)变速;(4)v3 >v1 >v2 【解析】 试题分析:(1)实验中要利用公式v=s/t计算小车平均速度;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是变速直线运动; (4)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即v3 >v1 >v2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甲图中折射光线过光心;乙图中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丙图中S`点是点光源S的像。请在甲、乙两图中分别画出入射光线,在丙图中画出反射光线。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尺测得的结果是_______cm,乙尺测得的结果是________cm.两次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_________.为了减小测量长度过程中的误差,可以采用的办法有        (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

小红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由此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ρ=      ;用甲、乙两种不同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之比V:V=    

 

 

查看答案

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   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填“会聚”或“发散”,可用来矫正   填“近视”或“远视”;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 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cm。

 

查看答案

某同学离平面镜4米,像和他之间的距离是______,当他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时,那么像的移动速度是______,这时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而他看到的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