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 B.核能 C.天然气 D.风能
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3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4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物重G物/N | 动滑轮重G动/N |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 动力F/N |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m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1 | 1 | 0.5 | 0.1 | 0.7 | 0.3 | 47.6 |
2 | 2 | 0.5 | 0.1 | 1.1 | 0.3 | 60.6 |
3 | 4 | 0.5 | 0.1 | 2 | 0.3 |
|
4 | 4 | 1 | 0.1 |
| 0.5 | 50.0 |
(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 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3)由表中第 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
(4)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 有关,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 J.
(5)综上所述,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________
根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明通过调节杠杆右端的螺母向 移动(左/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究.
(2)要使图乙中杠杆平衡,应在a处挂 个钩码(题中的每个钩码都是相同的).
(3)当弹簧测力计由图丙的竖直地拉着变成倾斜地拉着,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将 (变大/不变/变小).
(4)有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得到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没有 (选填序号:①改变力的大小②改变力的方向③改变力的作用点④多次进行实验).
(5)小明对原来装置进行改装如丁图,与丙图比较,同样用竖直向上的力,将两个相同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机械效率高的是 (丙/丁)图;若利用丁图,小明两次将钩码分别挂在A点和C点,使钩码上升同样的高度,那么机械效率 (A/C/一样)的高.
(6)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实验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A.减小摩擦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装置高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回答以下问题:
(1)在图甲和图丙实验中,A球、C球刚滚到水平面时的速度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小球推动小木块运动的距离越大,安全隐患 .(选填“越大”、“不变”或“越小”)
(3)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4)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水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 (选填序号)方法可以进行调节.①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③向U型管内添加适量水;
(3)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 ___。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面的_____________.
(5)本试验采用了_______的研究方法,最后可得到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_____和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