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明亮/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在图甲“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 和 ,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该同学看到了如图丙的情景,这是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况.
(3)该同学记录了一组数据见表,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如图所示,AB是由点光源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的一条反射光线,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

(1)S的像的位置;
(2)发光点S的位置;
(3)作出AB和CD对应的入射光线.
如图所示,OB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时的反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为了解除旱情,飞机在空中撒播干冰来进行人工降雨,干冰在空气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一物态变化过程叫做 ,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