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下图(b)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配备的码有100g、50g、20g、10g、5g等.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小王同学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a)所示,此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小王同学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3)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是 (用实验步骤中的字母符号表示).
(4)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5)图(c)是另一组的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他的错误是: .
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把蜡烛(物体)、凸透镜及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若前后移动光屏后,将能看到一个 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
(2)小明要把物距调整为8cm,他想通过单独移动上面的其中一个器材实现自己的目的.根据如图所示的情景,写出小明调整物距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单独把蜡烛座的中心线调到尺上 cm的位置;
或方法二: ;
物距调整为8cm后,小明再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实验时点燃蜡烛A,蜡烛B (选填“要”或“不要”)点燃,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 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
(3)小心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5)如果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进行.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如图的实验仪器.
(1)图甲中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
(2)图乙中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 g.
(3)图丙中岩石的体积是 cm3.
某金属物质的质量为135g,体积为0.05dm3,试根据表中提供的部分数据判断此物质是哪一种金属?若用该金属加工一个质量为810g的水壶(加工过程无损耗),则需用去这种金属多少cm3?
金属 | 密度 |
铝 | 2.7×103kg/m3 |
铁 | 7.9×103kg/m3 |
铜 | 8.9×103kg/m3 |
已知A次和B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
| 甲地﹣﹣乙地 | 乙地﹣﹣甲地 | 运行里程 |
A | 8:34开 | 13:34到 |
|
B | 18:31开 | 20:39到 | 840km |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信息可知:
(1)A次列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是多少min?
(2)A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