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图甲是建造大桥时所用的起吊装置示意图,使用电动机和滑轮组(图中未画出)将实心长方...

图甲是建造大桥时所用的起吊装置示意图,使用电动机和滑轮组(图中未画出)将实心长方体A从江底竖直方向匀速吊起,图乙是钢缆绳对A的拉力F1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A完全离开水面后,电动机对绳的拉力F大小为6.25×103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已知A的重力为2×104N,A上升的速度始终为0.1m/s.(不计钢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绳重,不考虑风浪、水流等因素的影响),求:

满分5 manfen5.com

(1)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

(2)长方体A的密度;

(3)长方体A完全离开水面后,在上升过程中F的功率;

(4)把长方体A按图甲中的摆放方式放在岸边的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

 

(1)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1×104N; (2)长方体A的密度为2×103kg/m3; (3)长方体A完全离开水面后,在上升过程中F的功率为2500W; (4)把长方体A按图甲中的摆放方式放在岸边的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为4×104Pa.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物体A的重力和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拉力,然后根据称重法即可求出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 (2)先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A的体积,然后根据G=mg求出A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A的密度; (3)先根据机械效率的变形公式求出提升物体绳子的条数,然后求出F移动的速度,最后根据P=Fv求出拉力的功率; (4)利用速度公式求出A的高度,进一步求出A的横截面积,最后利用p=求出A对地面的压强. 【解析】 (1)根据图乙可知,A未露出水面所受的拉力F1=1×104N;故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F浮=G F1=2×104N 1×104N=1×104N; (2)由F浮=ρ水gV排可知,V排===1m3; 因为A浸没在水中,所以A的体积:VA=V排=1m3; A的质量:m===2×103kg; 故A的密度:ρA===2×103kg/m3. (3)由η====可得,n===4, 则F移动的速度:v=4×0.1m/s=0.4m/s; 故拉力F的功率:P===Fv=6.25×103N×0.4m/s=2500W. (4)依题意可得,A的高度:L=vAt′=0.1m/s×(100s 80s)=2m, 则A的横截面积:SA===0.5m2, A对地面的压强:PA====4×104Pa. 答:(1)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1×104N; (2)长方体A的密度为2×103kg/m3; (3)长方体A完全离开水面后,在上升过程中F的功率为2500W; (4)把长方体A按图甲中的摆放方式放在岸边的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为4×104Pa. 【点评】本题考查了浮力、密度、功率、压强的计算,主要是考查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会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U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当开关S闭合后,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满分5 manfen5.com

(1)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      Ω,电源两端电压为      V;

(2)定值电阻R1的电阻值;

(3)电路消耗电功率的最大值及其工作0.2小时消耗的能量.

 

查看答案

小宇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小灯泡标有“3.8V”字样).

满分5 manfen5.com

实验次数

电压表示数/V

电流表示数/A

灯泡亮度

1

0.5

0.1

不发光

2

2.0

0.25

发光较暗

3

3.8

 

正常发光

4

6.0

0

不发光

(1)如图所示,他所连接的实验电路存在错误,但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即可使电路连接正确.请你在应改动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

(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和现象如上表所示.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第1次实验中,小灯泡不发光,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若在实验中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3)由于小宇粗心大意,没有记录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于是他根据第一次实验数据计算出灯泡电阻:R=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5Ω,再计算出灯泡的额定功:P=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2.888W.请你对小宇计算额定功率的方法作出评价: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888W,理由是     

 

查看答案

小赵利用塑料瓶、定滑轮、量筒和水设计了测量黄蜡石密度的实验.如图甲所示,细线两端各系一个完全相同的空塑料瓶,线的右端再系上黄蜡石,向左瓶中逐渐加水至15毫升时装置恰好平衡;接着用排水法测黄蜡石的体积,量筒读数如图乙所示,细线右端系一个空塑料瓶的目的是      ,使实验更准确,黄蜡石的密度是      克/厘米3,(不考虑黄蜡石的吸水性和装置的摩擦).小赵在测石块体积时,忘记了上下轻轻来回拉动石块,则可能导致所测密度值偏      (大/小).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过程中,电热棒的功率保持恒定.

满分5 manfen5.com

(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刻物质的温度是      ℃.

(2)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加热过程中烧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该物质的熔点是      ℃.

(3)t2时刻该物质处于      态.

(4)比较t2与t3时刻的内能,t2时刻的内能      (填“>”、“=”或“<”)t3时刻的内能.理由是     

(5)已知0~t1与t5~t6的加热时间相等,由图乙可知两段时间内,物质的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得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条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CC′的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入射于平面镜上的N点(平面镜与主光轴平行),经平面镜反射后与主光轴CC′相交于B点,过N点作平面镜的法线与主光轴CC′相交于A点,O点为凸透镜的光心.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前和折射后的光路图.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