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
(4)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小红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
(6)小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的方法 .
小亮想测量一个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他利用天平、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细针等器材,经过思考,想出了如下的实验方法.
(1)图甲是小亮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 .
(2)小亮纠正错误后调节好天平,按照以下步骤继续实验:
①将小木块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木块的 g.
②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细针缓慢地将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利用排水法,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30g,则小木块的体积为 cm3.(已知ρ水=1.0xl03kg/m3)
③测出小木块的密度是 g/cm3.
如图CC′为凸透镜的主光轴,S′为点光源S的像,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和凸透镜的焦点(作出一个焦点即可).
如图所示,ABCD是一间不透光的房间,墙AB是平面镜,房中S处有一个正在发光的电灯,CD墙上有一个小孔P,在墙外不远处的另一白墙EF上得到两个亮点.图中已经画出了一个亮点M及其光路,请把另一个亮点N及其光路图画出来.
如图所示是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秀丽全景.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水上高度约为46m,地下最深处为﹣32.5m,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这是由于 现象形成的,倒影与国家大剧院构成一个浑然天成的“金蛋”,这个“金蛋”的总高度应为 m.
现有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金属球,其中一个是实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实心球是 (填“A”或“B”)球,它的密度为 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