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小明将玻璃管翻转后,他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此时 .
(2)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小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在图乙的坐标中画出s﹣t图象.
从O点开始的距离s/cm | 0 | 10 | 20 | 30 | 40 |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 0 | 1.25 | 2.50 | 3.75 | 5.00 |
(4)根据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可归纳出:一段路程后,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选填“正”或“反”)比,运动速度可以看做是 (选填“改变”或“不变”)的.
(5)实验中气泡运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气泡运动的快慢可能与 有关.
在模拟探究人眼视力缺陷的实验中:
(1)图甲是实验中出现的情形,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
(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能成倒立、 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 些.
(2)若保持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不变,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凸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在上午第二节课后(9:30左右),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 .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桌面上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A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时玻璃板应 放置,否则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