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1)分析图中的A.B(或A.C……),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填方向)的浮力;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 N。
(2)观察 四个图(填图的序号)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在同种液体中受到浮力的大小随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增大而 (选“增大”或“减小”);
(3)分析A.D、E三个图,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
(4)上述设计方案,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模型法 D.等效法
(5)小明还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 。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①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_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形状的改变,忽视了________________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6)根据图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①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②煤油的密度是: kg/m3。
小刚用矿泉水瓶做实验:
(1)拧开瓶盖时发现,瓶盖上有很多的竖条纹,这是为了 ;
(2)如图甲,他用水平力推动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他用相同的水平力推瓶盖时,瓶子翻了,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3)如图乙,将瓶子静止平方在桌面上,用水平力突然向右推动瓶子,会看到瓶中原有的一个气泡瞬间向 (选填“左”或“右”)运动。
如图所示,小刚为了探究:压强可能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找到了下面器材: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三本字典.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图甲海绵平放在桌面上;图乙海绵上平放一本字典;图丙海绵上叠放两本字典;图丁海绵上立放一本字典;图戊一本字典平放在桌面上.
(1)通过图甲、乙,可以得出: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__,小刚是根据________来比较压强的.
(2)通过图乙、丙,可以得出:在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越大,压强越大.
(3)通过观察图________两图后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4)设图乙中字典对海绵的压强是p乙,图戊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强是p戊,则p乙________p戊.(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接触面 | 毛巾 | 棉布 | 木板 |
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 | 大 | 较大 | 小 |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 | 18.30 | 26.83 |
|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________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________的原因。
图是运动员顶足球时的情景,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被顶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顶出去的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球在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保持不变
D.顶出去的球最终落地,是由于球具有惯性
关于物体的浮沉与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悬浮在水中的物体分割成体积大、中、小不相等的三块时,则大块的一定下沉,中块的悬浮,小块的一定上浮
B.一支密度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和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C.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一定浮在液面上
D.质量相同的木球和石块,一起放入水中,木球漂浮在液面上,石块下沉,最后木球受到的浮力比石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