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声音我们就无法分辨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0m/s
B.使人感到舒适的房间的温度为37℃
C.一支全新的2B的长度大约为18cm
D.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80℃
如下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1)实验装置中A的作用是_______;B的作用是_____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在下面右边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92 | 94 | 95 | 96 | 97 | 97 | 97 | 97 |
(3)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 _____。
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 ON垂直于镜面。
(1)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将_____(填“可见”或“不可见”);如果一束蓝光沿原FO方向射到O点,反射后沿____方向射出;
(2)如果入射角为20o,则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
(3)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15° | 75° |
2 | 30° | 60° |
3 | 45° | 45° |
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新调整后,将蜡烛放在下图中的A位置上,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4)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物距(cm) | 40 | 35 | 30 | 25 | 20 | 15 |
像距(cm) | 13.5 | 14 | 15 | 16.7 | 20 | 30 |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的实像,此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_____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 (填“大”或“小”)。
(5)将蜡烛放在上图中的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生活中______(老花镜/近视眼镜)应用的就是这个原理。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6)小明还想知道蜡烛火焰与光屏上成的像是否左右颠倒.请你帮他设计实验。
你的设计方法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