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为了比较食用油和某饮料的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下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

为了比较食用油和某饮料的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下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初温相同的食用油和饮料,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物理量
材料
质量(g)温度升高10℃所需要的时间(s)温度升高20℃所需要的时间(s)温度升高30℃所需要的时间(s)
食用油10050105164
饮料117245389
(1)此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是______
(2)除了使用计时工具和天平外,此实验还需要测量工具______
(3)表中空格处饮料的质量应为______ g.
(4)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1)要知道比较物质的比热容的探究实验使用控制变量法. (2)根据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可知,还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有两种办法:让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时间就表示了吸收热量的多少),看温度的变化值,温度变化值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弱;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不同,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解析】 (1)此实验需要控制食用油和饮料的质量、初温和加热时间相同,需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2)由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可知,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比较食用油和某饮料的吸热本领的大小,需控制食用油和饮料的质量、初温和加热时间相同.食用油的质量和饮料的质量都为100g. (4)从表格数据知,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食用油和饮料所需要的时间不同.因此可得到结论:相同质量的食用油和饮料,升高相同的温度,食用油所需时间少,即食用油的比热容小.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法. (2)温度计;  (3)100. (4)相同质量的食用油和饮料,升高相同的温度,食用油所需时间少,即食用油比热容小. 或相同质量的饮料和食用油温度变化相同时饮料吸收热量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现有下列温度计可供选择:
A.体温计;      B.家用寒暑表;
C.水银温度计(量程为-10℃~110℃);
D.酒精温度计(量程为-80℃~50℃)各一支.
(1)根据这个实验的要求,应选用哪支温度计?答:______.(填符号)
(2)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选填“甲”或“乙”)
(3)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______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由实验数据知道当时水的沸点为96℃,则当时的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1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manfen5.com 满分网
t/min123456789
t/℃-4-3-2-115
(1)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2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____℃;
(2)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3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______
(4)该冰块温度为1℃时处于______态.(填“固”或“液”)
(5)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为什么?______
查看答案
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如图是通过______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当水蒸气把塞子冲出时,试管口出现了雾,说明水蒸气对塞子______时,水蒸气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1所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是:①______;②______.如图2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铝壶中装有3kg的水,放在煤气灶上加热,将水从20℃加热至沸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煤气灶共燃烧了48g煤气,在此过程中:
(1)铝壶中的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2)完全燃烧48g煤气可以放出多少热量?(煤气的热值q=3×107J/kg)
(3)该煤气灶的效率是多少?
(4)如果煤气灶效率没有达到100%,请写出一种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