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请化学老师帮助收集一广口瓶氨气,用悬有音乐芯片的胶塞将瓶口塞紧,我们仍可以听到音...

请化学老师帮助收集一广口瓶氨气,用悬有音乐芯片的胶塞将瓶口塞紧,我们仍可以听到音乐声,用注射器针管向瓶内注入少量水,氨气迅速溶于水,瓶内接近真空,声音“消失”,取下注射器,针头留在瓶塞上,空气进入瓶中后,声音又“出现”了.
(1)用注射器针管向瓶内注入少量水,氨迅速溶于水后,瓶内接近真空,声音为什么突然“消失”了?
(2)取下注射器,针头留在瓶塞上,空气进入后,声音为什么又“出现”了?
(3)比较一下像上述这样做与用抽气机抽气哪个效果好?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答:(1)用注射器针管向瓶内注入少量水,氨迅速溶于水后,瓶内接近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就会“消失”. (2)取下注射器,针头留在瓶塞上,空气进入后,空气能够传声,因此声音又“出现”. (3)抽气机抽气比上述做法复杂,而且不容易抽成真空,本题提供的实验方案效果好,简便并且容易接近真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
某农村中学8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是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以后,A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一次响声;B同学说自己听到两次响声;C同学说自己听到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17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5100m/s.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A、B、C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各在什么范围内?(请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的分析过程)
查看答案
“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小丽想:如果让“同一首歌”露天演唱会走进月球该多好呀!请用声学的知识来分析她的想法能否实现.
查看答案
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1)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    (上/下)拐弯了.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    (上/下)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查看答案
manfen5.com 满分网如图所示,敲鼓能发出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图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    查看答案
漫步花丛,我们听到蜜蜂的“嗡嗡”声是由于蜜蜂翅膀的    产生的;在月球上,宇航员不能面对面交谈,是因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