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让一束平行...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______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甲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______移动.
(5)把图甲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manfen5.com 满分网
(1)根据凸透镜焦点与焦距的含义,结合题目的表述可以得到答案.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3)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4)原来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烛焰移了到主光轴的下方,所成的像将移到主光轴的上方. (5)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当去掉凹透镜,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光屏向凸透镜方向移动. 【解析】 (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亮斑就是所有通过凸透镜的光线的汇聚点,因此叫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焦距. 故答案为:焦距. (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直线)上,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故答案为:高度(或同一水平直线). (3)由图可知,此时,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缩小;照相机. (4)蜡烛变短后,像将移到主光轴上方,光屏也应移到主光轴上方; 故答案为:上. (5)近视眼不戴近视眼镜,由于晶状体变厚,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 若取下近视眼镜,又恢复到原来状态,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透镜. 故答案为:靠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ρ>ρ>ρ)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平,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 )
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原来装水一样多
查看答案
甲、乙种物体质量比是3:1,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1/3,则甲、乙体积之比是( )
A.1:1
B.1:3
C.9:1
D.4:5
查看答案
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 )
A.将游码向左移动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查看答案
下面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 )
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B.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C.早上草地上的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
D.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细
查看答案
下面哪一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
A.小孔成像
B.平静的湖面上看到桥的倒影
C.水池中的水看上去比实际的浅
D.斜插在盛水的玻璃杯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折断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