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

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 【解析】 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 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查看答案
学校运动会上,同学们进行百米赛跑,记录萧蔷同学成绩的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的枪声才开始计时,测得的成绩是13.56s,则萧蔷同学的真实成绩( )
A.小于13.56s
B.等于13.56s
C.大于13.56s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查看答案
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要城区汽车禁鸣、机场搬迁、轨道两旁安装隔声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特点是( )
A.减少大气污染
B.降低噪声污染
C.缓解“热岛效应”
D.绿化居住环境
查看答案
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多少.
查看答案
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吸热就要    ,上面的路基就塌了,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体积就要    (填“变大”或“变小”),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被升起来,一降一升,火车极易脱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几种方案中,有一种是在铁路的两边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整个热棒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液氨.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氨吸收热量发生    现象,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此时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    现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制冷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